“初來葉上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來葉上聞”全詩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云。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分類: 寫雨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晨雨鑒賞
這首詩摹寫的是清晨微雨,與詩人其他詠雨詩“從題外著筆”不同,此詩從正面切題,字字實寫小雨。充分顯示了詩人摹景狀物的筆力。 先看首聯:“小雨晨光閃”是“見”,“初來葉上聞”是“聽”。從此詩內容的內在聯系來看,“聽”應在“見”之前,晨曦微露,詩人尚未出門,正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在窗外樹葉上傳聲,詩人興致勃發,出門觀看,方見雨絲在晨色中泛光。這聯是緊扣一個“小”字來狀雨。試想,大雨滂沱的話,怎見雨絲反照晨曦?同時,首聯將小雨置晨曦、樹木的背景中,既切題,又具詩情畫意。
頷聯轉寫雨的動態:“霧交才灑地,風折旋隨云。”銀絲之雨竟弱不禁風,迎風便折,隨之向空,只是和著霧略為濕重,才肯飄灑大地。這仍是寫雨之細,一個“折”字既顯風力,更摹雨微。
頸聯寫雨潤物消暑之功。灌木叢經雨清秀,鳥獸群沐雨安閑,一切都顯得恬靜且生機盎然。一“暫”一“輕”仍然是著力刻畫雨“小”。
尾聯,詩人的視覺由近而愈遠,“麝香山一半,”濛濛細雨中的麝香山隱隱約約,還是從小雨上著筆。“亭午未全分”照應首聯的“晨光”,寫出了時間的推移。
這首《晨雨》的筆觸由聽覺到視覺,由近及遠,由晨至午,總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繪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圖。它既反映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力,又于毫發之處顯見他對生活強烈的愛。你能希望一個生活悲觀,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詩句嗎?只有對生活充滿激情的人才具有這樣的審美情趣,才能創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從而撥動讀者對大自然純真之美的愛慕之弦!
“初來葉上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yǔ
晨雨
xiǎo yǔ chén guāng nèi, chū lái yè shàng wén.
小雨晨光內,初來葉上聞。
wù jiāo cái sǎ dì, fēng nì xuán suí yún.
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云。
zàn qǐ chái jīng sè, qīng zhān niǎo shòu qún.
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shè xiāng shān yī bàn, tíng wǔ wèi quán fēn.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初來葉上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