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劃爭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地劃爭回”全詩
龍蛇不成蟄,天地劃爭回。
卻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
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雷》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雷》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風暴來臨時的壯觀景象,并通過雷雨的響動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詩中首先描繪了在巫峽的深夜里雷聲隆隆的景象,暗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嚴。接著,詩人描寫了滄江的景象,使整個場景更加宏大和壯觀。他說在這個時候,“龍蛇不成蟄,天地劃爭回”,意味著自然界的力量不再隱匿,而是在與天地爭奪。
隨后,詩人用“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來形容雷聲的猛烈和威力。這些詞語使人聯想到雷聲在山谷中回響,聲勢浩大。詩人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他自己的豪情壯志,意味著他也希望能夠像雷一樣威猛而激烈地行動。
最后兩句:“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概括了詩人的情感。他說自己不需要嫉妒云雨,也不需要在平凡中追求功名利祿。相比之下,他更希望自己能夠像雷一樣激烈和有力量,能夠登上楚王臺一樣高貴的境地。
這首詩通過描寫雷的威力和駭人景象,表達了詩人壯志豪情的情感。通過自然界的力量來比擬自己的情感,展示了對于奮發向前和追求高貴境地的渴望。這種意境深遠而震撼,體現了杜甫詩歌中常見的激昂豪邁的風格。
譯文如下: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
龍蛇不成蟄,天地劃爭回。
卻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
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
“天地劃爭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éi
雷
wū xiá zhōng xiāo dòng, cāng jiāng shí yuè léi.
巫峽中宵動,滄江十月雷。
lóng shé bù chéng zhé, tiān dì huà zhēng huí.
龍蛇不成蟄,天地劃爭回。
què niǎn kōng shān guò, shēn pán jué bì lái.
卻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
hé xū dù yún yǔ, pī lì chǔ wáng tái.
何須妒云雨,霹靂楚王臺。
“天地劃爭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