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逢敗屋作雞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逢敗屋作雞棲”全詩
袖有金錢無米糴,假饒有米亦無炊。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至揚州》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揚州》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路上遇到一座破敗的房屋,雞兒在那里棲息,
白色的房屋荒涼無人,鬼魂哭泣悲傷。
我有金錢卻沒有糧食,雖然有米卻無法煮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揚州旅行時所見所感。詩中的敗屋和雞棲象征著貧困和困苦的生活環境,白屋的荒涼和鬼哭則表達了人們的悲傷和無奈。詩人通過描述自己有金錢卻無法解決溫飽問題的境況,表達了社會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難。
賞析:
《至揚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展現了作者對社會不公的關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詩中的對比手法,如敗屋與雞棲、白屋與鬼哭,生動地表現了社會的冷漠和人民的痛苦。詩人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民命運的關懷。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形象,傳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的批判和對人民苦難的關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路逢敗屋作雞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yáng zhōu
至揚州
lù féng bài wū zuò jī qī, bái wū huāng huāng guǐ kū bēi.
路逢敗屋作雞棲,白屋荒荒鬼哭悲。
xiù yǒu jīn qián wú mǐ dí, jiǎ ráo yǒu mǐ yì wú chuī.
袖有金錢無米糴,假饒有米亦無炊。
“路逢敗屋作雞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