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敵虛嵐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敵虛嵐翠”全詩
瘴馀夔子國,霜薄楚王宮。
草敵虛嵐翠,花禁冷葉紅。
年年小搖落,不與故園同。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客居他鄉的無奈和思鄉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客居他鄉無時了,悲秋向晚將終。
瘴癘遺留在夔子國,霜露輕薄在楚王宮。
草木與虛嵐爭翠色,花朵禁冷葉變紅。
年年小樹搖落下,無緣與故園共同。
詩意主要表達了詩人作為客居他鄉的無奈之情。詩中的“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是指詩人在大歷二年的九月三十日這一天,他依然身處他鄉,無法回到故園。詩人用“客居他鄉無時了”來表達自己的無奈之情,他一直都是客居他鄉,沒有機會回到故園。而詩中的“悲秋向晚將終”則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離別之感,秋天的盡頭意味著離別的到來。
詩中的“瘴癘遺留在夔子國,霜露輕薄在楚王宮”描述了他所在的地方的特點。夔子國是指蜀地,而楚王宮則指楚地,詩中的“瘴癘”指的是當地的瘟疫,而“霜露輕薄”則是形容當地的氣候寒冷。
詩中的“草木與虛嵐爭翠色,花朵禁冷葉變紅”描繪了季節的變化。草木與虛嵐爭翠色,意味著秋天的到來,草木逐漸變得枯黃。花朵禁冷葉變紅,則是表達了秋天花朵凋謝的景象。
最后兩句“年年小樹搖落下,無緣與故園共同”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年年小樹搖落下,意味著時間的流逝,而他依然無法與故園共同。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為主線,通過對季節、地方和時間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客居他鄉的無奈和思鄉之情。詩中的意象鮮明,語言簡練,情感真摯,是杜甫典型的抒情作品之一。
“草敵虛嵐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lì èr nián jiǔ yuè sān shí rì
大歷二年九月三十日
wèi kè wú shí le, bēi qiū xiàng xī zhōng.
為客無時了,悲秋向夕終。
zhàng yú kuí zi guó, shuāng báo chǔ wáng gōng.
瘴馀夔子國,霜薄楚王宮。
cǎo dí xū lán cuì, huā jìn lěng yè hóng.
草敵虛嵐翠,花禁冷葉紅。
nián nián xiǎo yáo luò, bù yǔ gù yuán tóng.
年年小搖落,不與故園同。
“草敵虛嵐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