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襟霜露痛誰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滿襟霜露痛誰堪”全詩
龍蛇澤里清明五,燕雀籠中寒食三。
撲面風沙驚我在,滿襟霜露痛誰堪。
何當歸骨先人墓,千古不為丘首慚。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寒食》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苦海周遭斷去帆,
東風吹淚向天南。
龍蛇澤里清明五,
燕雀籠中寒食三。
撲面風沙驚我在,
滿襟霜露痛誰堪。
何當歸骨先人墓,
千古不為丘首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在寒食節時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寒食節的景象,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身世的反思。
賞析:
1. 詩人以苦海斷帆、東風吹淚的形象描繪了自己在異鄉的孤獨和無助感。苦海周遭斷去帆,暗示了詩人在陌生的環境中無法回歸故鄉。
2. 詩中提到了寒食節,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祭祖的日子。詩人通過寒食節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3. 龍蛇澤里清明五,燕雀籠中寒食三,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清明時節,人們祭掃墓地,而詩人卻身在異鄉,無法親自祭拜先人。
4. 詩人感嘆自己身處異鄉,面對風沙的襲擊,滿襟霜露的痛苦,表達了對困境的無奈和痛心。
5. 詩人思考自己的歸宿,希望能夠歸葬在先人的墓地,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自己身世的反思。
6. 最后兩句“千古不為丘首慚”,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追求和對名譽的追求,希望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這首詩詞通過對寒食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己身世的反思。同時,詩人對困境的無奈和對名譽的追求也貫穿其中,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滿襟霜露痛誰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寒食
kǔ hǎi zhōu zāo duàn qù fān, dōng fēng chuī lèi xiàng tiān nán.
苦海周遭斷去帆,東風吹淚向天南。
lóng shé zé lǐ qīng míng wǔ, yàn què lóng zhōng hán shí sān.
龍蛇澤里清明五,燕雀籠中寒食三。
pū miàn fēng shā jīng wǒ zài, mǎn jīn shuāng lù tòng shuí kān.
撲面風沙驚我在,滿襟霜露痛誰堪。
hé dāng guī gǔ xiān rén mù, qiān gǔ bù wéi qiū shǒu cán.
何當歸骨先人墓,千古不為丘首慚。
“滿襟霜露痛誰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