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然減灘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然減灘瀨”全詩
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
巫峽寒都薄,烏蠻瘴遠隨。
終然減灘瀨,暫喜息蛟螭。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孟冬》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孟冬》
殊俗還多事,方冬變所為。
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
巫峽寒都薄,烏蠻瘴遠隨。
終然減灘瀨,暫喜息蛟螭。
中文譯文:
時值孟冬,俗世之中仍有許多煩瑣之事,而自然的氣候也已經開始發生變化。野獸經過甘露的洗禮后,穿過雪地留下了爬行的痕跡。稻谷裹著雪被人們擊打敲擊著,彌散著心中的煩躁,此時的大地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巨人覆蓋著。在巫峽,已經寒氣襲來,早春的淺草已經飄落,潛藏于地下的生命,也開始靜靜等待春天的到來。在瘴氣遠離的地方,人們終于逐漸改善了生活,不再受到水患和蛟龍的侵襲,心中也略微松了口氣。
詩意:
杜甫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孟冬時節的自然景象,并從中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態。詩中所述之事,既是對自然的觀察,也是對社會和人性的思考。在敘述內容和節奏分別劃分為兩部分的結構下,杜甫以概括的語言揭示了季節的變化,同時,還深刻地刻畫了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種種困惑和不滿。由于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等原因,杜甫在文學作品中往往表露出對時代變遷和社會現實的批判。
賞析:
《孟冬》是杜甫的名篇之一,能夠從中領略到杜詩的濃郁民族特色和對大自然的獨具見解。全詩用兩句開頭一氣呵成,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孟冬時節的自然景象,取材廣泛,兼顧坡陀山、河灘、村莊、田野、雪地等物象。詩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如“破甘霜”“稻雪”“巫峽寒”“烏蠻瘴”,以此突出了時節變化和各種事物之間的反差。此外,杜甫的語言犀利生動,富有畫面感,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精
“終然減灘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dōng
孟冬
shū sú hái duō shì, fāng dōng biàn suǒ wéi.
殊俗還多事,方冬變所為。
pò gān shuāng luò zhǎo, cháng dào xuě fān shi.
破甘霜落爪,嘗稻雪翻匙。
wū xiá hán dōu báo, wū mán zhàng yuǎn suí.
巫峽寒都薄,烏蠻瘴遠隨。
zhōng rán jiǎn tān lài, zàn xǐ xī jiāo chī.
終然減灘瀨,暫喜息蛟螭。
“終然減灘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