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床鼾鼻正陶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床鼾鼻正陶然”全詩
南北東西三萬里,古今上下幾千年。
只因知事翻成惱,未到放心那得眠。
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不睡》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不睡》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頻搔白首強憂煎,
細雨青燈思欲顛。
南北東西三萬里,
古今上下幾千年。
只因知事翻成惱,
未到放心那得眠。
眼不識丁馬前卒,
隔床鼾鼻正陶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失眠的困擾。他頻繁地搔動白發,強烈的憂慮使他心煩意亂。在細雨中,他坐在青燈下,思緒紛亂到了顛倒的地步。他感嘆自己身處在南北東西三萬里的廣袤土地上,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遷。然而,他的憂慮源于對國家大事的了解,這使他無法放心安睡。他的眼睛無法辨認出丁和馬這樣簡單的字,更不用說識別前方的敵軍。與他隔床而眠的人卻安然入睡,鼾聲不絕,與他的焦慮形成鮮明的對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失眠的困擾。通過描繪自己頻繁搔動白發、思緒紛亂的情景,作者展現了自己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和憂慮。他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擔憂,這種擔憂使他無法入眠。與此同時,他通過描述自己眼睛無法識別簡單字形和無法辨認敵軍的情景,強調了自己在戰亂中的無助和焦慮。與他隔床而眠的人卻能夠安然入睡,這種對比更加凸顯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自身處境的無奈,展現了他作為一個忠誠的士人的情感和思考。
“隔床鼾鼻正陶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ù shuì
不睡
pín sāo bái shǒu qiáng yōu jiān, xì yǔ qīng dēng sī yù diān.
頻搔白首強憂煎,細雨青燈思欲顛。
nán běi dōng xī sān wàn lǐ, gǔ jīn shàng xià jǐ qiān nián.
南北東西三萬里,古今上下幾千年。
zhǐ yīn zhī shì fān chéng nǎo, wèi dào fàng xīn nà de mián.
只因知事翻成惱,未到放心那得眠。
yǎn bù shí dīng mǎ qián zú, gé chuáng hān bí zhèng táo rán.
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隔床鼾鼻正陶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