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題新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甲子題新詩”全詩
回首戲馬臺,野花發葳蕤。
草埋范增塚,云見樊噲旗。
時節正如此,道路將何之。
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
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發彭城》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彭城》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朝正重九,行人意遲遲。
回首戲馬臺,野花發葳蕤。
草埋范增塚,云見樊噲旗。
時節正如此,道路將何之。
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
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詩人觀察到行人們在這個重陽節的早晨行走得很慢,仿佛有些遲疑。他回首望去,看到了一個戲馬臺,周圍的野花盛開得繁茂美麗。范增的墓被草覆蓋,樊噲的旗幟在云中飄揚。時節如此,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前途將何去何從。他表達了對陶淵明的喜愛,并以此為契機創作了一首新的詩歌。最后,有人穿著白衣送來酒,詩人將菊花放在東籬上休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日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的行人意遲遲,暗示了人們在秋天這個季節里,對于歲月的流逝和未來的迷茫感到猶豫不決。戲馬臺和野花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機。范增的墓和樊噲的旗幟則象征著歷史的滄桑和人事的更迭。詩人通過對陶淵明的贊美,表達了對于清雅高潔的文人境界的向往。最后,白衣送酒和把菊臥東籬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對于閑適自在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秋日景色和人物活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歷史人物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于清雅高潔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美的敏感和對于歷史的關注,又表達了對于人生追求的思考和追求。
“甲子題新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péng chéng
發彭城
jīn zhāo zhèng chóng jiǔ, xíng rén yì chí chí.
今朝正重九,行人意遲遲。
huí shǒu xì mǎ tái, yě huā fā wēi ruí.
回首戲馬臺,野花發葳蕤。
cǎo mái fàn zēng zhǒng, yún jiàn fán kuài qí.
草埋范增塚,云見樊噲旗。
shí jié zhèng rú cǐ, dào lù jiāng hé zhī.
時節正如此,道路將何之。
wǒ ài táo yuān míng, jiǎ zǐ tí xīn shī.
我愛陶淵明,甲子題新詩。
bái yī sòng jiǔ lái, bǎ jú wò dōng lí.
白衣送酒來,把菊臥東籬。
“甲子題新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