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說來年此事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見說來年此事無”全詩
蟾蜍影里千秋鑒,蟋蟀聲中七月圖。
詩思飄飄入云漢,歌聲隱隱動江湖。
萬家簫鼓連燈火,見說來年此事無。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七月十三夜用燈牌字韻湊成一詩與諸賓一笑》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月十三夜用燈牌字韻湊成一詩與諸賓一笑》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用燈牌字拼湊成詩句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回憶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赤壁當年賦子虛,
西風忽復到菰蒲。
蟾蜍影里千秋鑒,
蟋蟀聲中七月圖。
詩思飄飄入云漢,
歌聲隱隱動江湖。
萬家簫鼓連燈火,
見說來年此事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赤壁之戰為背景,通過燈牌字拼湊成的詩句,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回憶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首句“赤壁當年賦子虛”,回憶了赤壁之戰時,曹操賦詩《賦子虛》的情景。接著,“西風忽復到菰蒲”,表達了時光的流轉,西風再次吹到菰蒲,暗示著歷史的回溯。
下一句“蟾蜍影里千秋鑒”,通過蟾蜍的影子,寓意著歷史的見證。而“蟋蟀聲中七月圖”,則描繪了七月的夜晚,蟋蟀的鳴叫聲中,展現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詩思飄飄入云漢,歌聲隱隱動江湖”,表達了作者的詩思在廣闊的云漢之間飄蕩,歌聲在江湖中回蕩,展現了作者對文學和音樂的熱愛。
最后兩句“萬家簫鼓連燈火,見說來年此事無”,描繪了燈火輝煌的景象,預示著明年的今日將成為過去,暗示著時光的無情流逝。
這首詩詞通過燈牌字的拼湊,將歷史、時光和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回憶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現了文天祥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思索。
“見說來年此事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yuè shí sān yè yòng dēng pái zì yùn còu chéng yī shī yǔ zhū bīn yī xiào
七月十三夜用燈牌字韻湊成一詩與諸賓一笑
chì bì dāng nián fù zǐ xū, xī fēng hū fù dào gū pú.
赤壁當年賦子虛,西風忽復到菰蒲。
chán chú yǐng lǐ qiān qiū jiàn, xī shuài shēng zhōng qī yuè tú.
蟾蜍影里千秋鑒,蟋蟀聲中七月圖。
shī sī piāo piāo rù yún hàn, gē shēng yǐn yǐn dòng jiāng hú.
詩思飄飄入云漢,歌聲隱隱動江湖。
wàn jiā xiāo gǔ lián dēng huǒ, jiàn shuō lái nián cǐ shì wú.
萬家簫鼓連燈火,見說來年此事無。
“見說來年此事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