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日來浮海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七十日來浮海道”全詩
七十日來浮海道,三千里外望江鄉。
高鴻尚覺心期闊,蹇馬何堪腳跡長。
獨自登樓時拄頰,山川在眼淚浪浪。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登樓》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樓》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茫茫地老與天荒,
如此男兒鐵石腸。
七十日來浮海道,
三千里外望江鄉。
高鴻尚覺心期闊,
蹇馬何堪腳跡長。
獨自登樓時拄頰,
山川在眼淚浪浪。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忠誠堅定的男子登上樓臺時的情景。詩人文天祥通過描繪男子的心境和所見所感,表達了對國家和家鄉的深情和憂慮。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展現了男子的堅定和忠誠。茫茫地老與天荒的描述,表達了男子對國家的憂慮和對時光的感慨。男子七十日來浮海道,三千里外望江鄉,表明他經歷了漫長的旅途,但仍然懷著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國家的期望。
詩中的高鴻尚覺心期闊,蹇馬何堪腳跡長,表達了男子的志向和堅定。他的心胸寬廣,對未來充滿期待,即使面對困難和艱辛,也能堅持不懈地前行。
最后兩句獨自登樓時拄頰,山川在眼淚浪浪,表達了男子內心的悲傷和眼淚的涌動。他獨自登上樓臺,凝視著山川河流,眼中充滿了眼淚,可能是對離別和困境的感傷,也可能是對國家和家鄉的深情。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男子的忠誠、堅定和對國家、家鄉的深情。它展現了文天祥對忠誠和愛國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情感。
“七十日來浮海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lóu
登樓
máng máng dì lǎo yǔ tiān huāng, rú cǐ nán ér tiě shí cháng.
茫茫地老與天荒,如此男兒鐵石腸。
qī shí rì lái fú hǎi dào, sān qiān lǐ wài wàng jiāng xiāng.
七十日來浮海道,三千里外望江鄉。
gāo hóng shàng jué xīn qī kuò, jiǎn mǎ hé kān jiǎo jī zhǎng.
高鴻尚覺心期闊,蹇馬何堪腳跡長。
dú zì dēng lóu shí zhǔ jiá, shān chuān zài yǎn lèi làng làng.
獨自登樓時拄頰,山川在眼淚浪浪。
“七十日來浮海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