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刮肌膚北風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寒刮肌膚北風利”全詩
中天月色好誰看,豺狼塞路人煙絕。
寒刮肌膚北風利,牛馬毛零縮如蝟。
塞上風云接地陰,咫尺但愁雷雨至。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三拍》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拍》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年奔走空皮骨,
三年笛里關山月。
中天月色好誰看,
豺狼塞路人煙絕。
寒刮肌膚北風利,
牛馬毛零縮如蝟。
塞上風云接地陰,
咫尺但愁雷雨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文天祥在北方邊塞的艱苦生活和對祖國的憂慮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自己三年的辛苦奔波和孤獨,以及北方邊塞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關切和憂慮。
賞析:
《三拍》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在北方邊塞的艱苦環境和對祖國的深情厚意。首兩句“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關山月”描繪了作者長時間的奔波和孤獨,以及在笛聲中看到的關山之月。這里的“關山月”象征著祖國的邊疆之地,而“笛里”則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中天月色好誰看,豺狼塞路人煙絕”描繪了邊塞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邊塞人民的關切。這里的“中天月色”暗示了邊塞的孤寂和荒涼,而“豺狼塞路人煙絕”則表達了邊塞的危險和荒涼。
最后兩句“寒刮肌膚北風利,牛馬毛零縮如蝟。塞上風云接地陰,咫尺但愁雷雨至”通過描寫北方邊塞的惡劣氣候和不安定的局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前途的擔憂。這里的“北風利”和“雷雨至”都暗示了邊塞的嚴寒和危險。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北方邊塞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憂慮和關切之情。同時,詩中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孤獨和邊塞的艱苦環境,進而引發對祖國的思考和關注。
“寒刮肌膚北風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pāi
三拍
sān nián bēn zǒu kōng pí gǔ, sān nián dí lǐ guān shān yuè.
三年奔走空皮骨,三年笛里關山月。
zhōng tiān yuè sè hǎo shuí kàn, chái láng sāi lù rén yān jué.
中天月色好誰看,豺狼塞路人煙絕。
hán guā jī fū běi fēng lì, niú mǎ máo líng suō rú wèi.
寒刮肌膚北風利,牛馬毛零縮如蝟。
sāi shàng fēng yún jiē dì yīn, zhǐ chǐ dàn chóu léi yǔ zhì.
塞上風云接地陰,咫尺但愁雷雨至。
“寒刮肌膚北風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