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獍蕃遺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梟獍蕃遺育”全詩
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
梟獍蕃遺育,鳣鯨蟄怒鱗。
泊船休上岸,不忍見遺民。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安慶府》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安慶府》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安慶府的境遇和心情。
中文譯文:
風雨宜城路,重來白發新。
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
梟獍蕃遺育,鳣鯨蟄怒鱗。
泊船休上岸,不忍見遺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安慶府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民眾疾苦的關切。
首句“風雨宜城路,重來白發新”描繪了作者歷經風雨,白發蒼蒼,但仍然懷著新的決心和信念,重新投身于國家的事業。
接下來的兩句“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形勢的擔憂。長江象征著國家的命運,而“險”則指的是國家面臨的困難和危險。作者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沒有英雄人物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接著的兩句“梟獍蕃遺育,鳣鯨蟄怒鱗”描繪了國家內外的敵對勢力。梟獍、蕃遺、鳣鯨都是指代敵對勢力的象征,它們蟄伏著,但內心充滿了憤怒和威脅。
最后兩句“泊船休上岸,不忍見遺民”表達了作者對遭受苦難的百姓的同情和不忍。作者寧愿停船不上岸,也不忍心見到那些受苦的人們。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心情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和熱愛。它展現了文天祥堅定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梟獍蕃遺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n qìng fǔ
安慶府
fēng yǔ yí chéng lù, chóng lái bái fà xīn.
風雨宜城路,重來白發新。
cháng jiāng hái yǒu xiǎn, zhōng guó zì wú rén.
長江還有險,中國自無人。
xiāo jìng fān yí yù, zhān jīng zhé nù lín.
梟獍蕃遺育,鳣鯨蟄怒鱗。
pō chuán xiū shàng àn, bù rěn jiàn yí mín.
泊船休上岸,不忍見遺民。
“梟獍蕃遺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