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投能幾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鞭投能幾日”全詩
國體真三代,江流舊六朝。
鞭投能幾日,麗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風卷怒潮。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魯港》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魯港》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魯港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憂慮和對歷史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方夸金塢筑,豈料玉床搖。
國體真三代,江流舊六朝。
鞭投能幾日,麗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風卷怒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魯港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歷史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金塢和玉床,形容了魯港的建筑壯麗。然而,作者卻感到意外,因為這些壯麗的建筑卻在動搖,暗示著國家的動蕩和不穩定。
接著,詩中提到了國體真三代,指的是宋、遼、金三個朝代的真實國家形態。江流舊六朝則指的是歷史上的六朝時期,這里通過對比表達了國家的興衰和歷史的更迭。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鞭投能幾日,意味著國家的命運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巨大變化。麗解不崇朝,表示美好的景色無法使人心曠神怡,暗示國家的困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燕山的恨意和西風卷怒潮的景象。燕山是指北方的山脈,代表了北方的敵對勢力。西風卷怒潮則形象地描繪了國家的動蕩和危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魯港景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憂慮和對歷史的思考。通過景物的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歷史的反思。
“鞭投能幾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ǔ gǎng
魯港
fāng kuā jīn wù zhù, qǐ liào yù chuáng yáo.
方夸金塢筑,豈料玉床搖。
guó tǐ zhēn sān dài, jiāng liú jiù liù cháo.
國體真三代,江流舊六朝。
biān tóu néng jǐ rì, lì jiě bù chóng cháo.
鞭投能幾日,麗解不崇朝。
qiān gǔ yān shān hèn, xī fēng juǎn nù cháo.
千古燕山恨,西風卷怒潮。
“鞭投能幾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