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全詩
桑田滄海千馀年,百煉依然化為礦。
君從何處得此物,鑄就雙瞳敵秋月。
向來照心今照形,不事瀾翻三寸舌。
遠沖風雪肯我過,看來猶未深知我。
我方簑笠立釣磯,萬事浮云都勘破。
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紛道途,暗中許負應盧胡。
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不知天津橋上復有龍鐘無。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贈林碧鑒相士》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林碧鑒相士》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贈送給林碧鑒相士
咸陽宮中有一面四尺的鏡子,照出人體五臟的明亮光輝。經歷了千余年的滄海桑田,經過百次煉制,依然變成了一塊寶貴的礦石。你從何處得到了這樣的寶物,使你的雙眼能夠與秋月一較高下。過去你只照心靈,如今你也照現實形象,不再參與紛爭,不再用三寸舌頭說閑話。即使遠行遭遇風雪,你也愿意與我同行,但你似乎還不完全了解我。我身穿蓑衣,戴著斗笠,站在釣魚臺上,看破了世間萬事如浮云。唉呀,現在神目鬼眼紛紛出現在道路上,暗中可能有人背叛我。請問林家老碧鑒,你是否知道天津橋上還有一座沒有龍鐘的橋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贈送林碧鑒相士為主題,通過描繪一面四尺鏡子的神奇之處,表達了對林碧鑒相士的贊美和敬意。詩中的鏡子象征著林碧鑒相士的洞察力和智慧,能夠透視人的內心和真實面貌。作者通過描述鏡子經歷了千年滄海桑田和百次煉制,強調了林碧鑒相士的才華和經驗的積累。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林碧鑒相士的信任和依賴。作者描述了自己身穿蓑衣、戴斗笠站在釣魚臺上的形象,意味著他在世俗紛爭中看破了一切,而林碧鑒相士則能夠看透他的內心和真實面貌。作者希望林碧鑒相士能夠幫助他洞察世間的虛妄和背叛。
整首詩詞以對林碧鑒相士的贊美和期望為主題,通過描繪鏡子的神奇之處和作者自身的形象,表達了對真實和洞察力的追求。同時,詩中也暗示了世間的虛妄和背叛,以及作者對林碧鑒相士的期望和信任。
“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ín bì jiàn xiàng shì
贈林碧鑒相士
xián yáng gōng zhōng sì chǐ jìng, zhào rén wǔ zàng hé jiǒng jiǒng.
咸陽宮中四尺鏡,照人五臟何炯炯。
sāng tián cāng hǎi qiān yú nián, bǎi liàn yī rán huà wéi kuàng.
桑田滄海千馀年,百煉依然化為礦。
jūn cóng hé chǔ dé cǐ wù, zhù jiù shuāng tóng dí qiū yuè.
君從何處得此物,鑄就雙瞳敵秋月。
xiàng lái zhào xīn jīn zhào xíng, bù shì lán fān sān cùn shé.
向來照心今照形,不事瀾翻三寸舌。
yuǎn chōng fēng xuě kěn wǒ guò, kàn lái yóu wèi shēn zhì wǒ.
遠沖風雪肯我過,看來猶未深知我。
wǒ fāng suō lì lì diào jī, wàn shì fú yún dōu kān pò.
我方簑笠立釣磯,萬事浮云都勘破。
yī xī xū, zhǐ jīn shén mù guǐ yǎn fēn dào tú, àn zhōng xǔ fù yīng lú hú.
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紛道途,暗中許負應盧胡。
shì wèn hé rú lín jiā lǎo bì jiàn, bù zhī tiān jīn qiáo shàng fù yǒu lóng zhōng wú.
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不知天津橋上復有龍鐘無。
“試問何如林家老碧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三十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