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性相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云性相近”全詩
古云性相近,性豈不如面。
萬形本一性,萬心方一殊。
世固難絕圣,亦恐難絕愚。
分類: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贈萍鄉道士》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萍鄉道士》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上觀行人,半似重相見。
古云性相近,性豈不如面。
萬形本一性,萬心方一殊。
世固難絕圣,亦恐難絕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和觀察。作者在道上觀察行人,感嘆人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他引用了古人的話語,認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而不應該以外貌來評判一個人。他認為萬物的形態雖然各異,但本質上都是相同的,而人的內心卻因為各種原因而有所不同。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圣人的存在是稀有的,但愚昧的人也同樣難以絕跡。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觀察行人,反思人性的共通性和多樣性。作者認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不應該以外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他通過"萬形本一性,萬心方一殊"的表達,強調了人性的多樣性。他認為圣人的存在是稀有的,但愚昧的人同樣難以絕跡,這種觀點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整首詩詞簡潔明了,用詞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古云性相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píng xiāng dào shì
贈萍鄉道士
dào shàng guān xíng rén, bàn shì zhòng xiāng jiàn.
道上觀行人,半似重相見。
gǔ yún xìng xiāng jìn, xìng qǐ bù rú miàn.
古云性相近,性豈不如面。
wàn xíng běn yī xìng, wàn xīn fāng yī shū.
萬形本一性,萬心方一殊。
shì gù nán jué shèng, yì kǒng nán jué yú.
世固難絕圣,亦恐難絕愚。
“古云性相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二吻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