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卷涎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泥沙卷涎沫”全詩
脂膏兼飼犬,長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風雷肯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龍鱗。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黃魚》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魚》的中文譯文:每天早上我都會去巴東峽看黃魚,它們從浪濤中躍出。它們身上的油脂滋潤了我的狗,它們長得如此巨大,無法在水中自由游動。這種捕魚的技法已經延續了很長時間,人們將其視作風雷的神跡。泥沙攪動成渾濁的涎沫,回過頭來,我驚訝于黃魚身上的鱗片。
詩意和賞析:《黃魚》是杜甫在觀賞黃魚時寫的詩,通過描寫黃魚的形象和捕魚的技法,抒發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中的黃魚象征著自由、生命力和生命的巨大能量,它們從浪濤中躍出,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和勇敢。詩人借此來反映自己的困境和無奈,他像黃魚一樣長得大卻不得解放,象征自己的才華和抱負難以得到發揮。同時,詩中黑黃魚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在封建社會中的艱辛和無奈。詩人以泥沙卷涎沫和回首怪龍鱗的描寫來表達對黃魚的驚嘆和自己的敬佩之情,也以此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描寫了一種愁緒和隱隱的憤慨,體現了詩人對世態炎涼和自身遭遇的深深憂傷之情。
“泥沙卷涎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yú
黃魚
rì jiàn bā dōng xiá, huáng yú chū làng xīn.
日見巴東峽,黃魚出浪新。
zhī gāo jiān sì quǎn, zhǎng dà bù róng shēn.
脂膏兼飼犬,長大不容身。
tǒng tǒng xiāng yán jiǔ, fēng léi kěn wèi shén.
筒桶相沿久,風雷肯為神。
ní shā juǎn xián mò, huí shǒu guài lóng lín.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龍鱗。
“泥沙卷涎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