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成山四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織成山四圍”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柳永)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句》柳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柳永。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分得天一角,織成山四圍。
獨臥云中夜,孤舟雨里歸。
無人知此恨,誰與問行期。
若到江南賞,相思幾許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相思之情。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經歷,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首句“分得天一角,織成山四圍”描繪了作者在天空中獨自分得一角,構成了四周環繞的山景,暗示了作者的孤獨感。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獨自躺在云中的夜晚,以及在雨中獨自歸舟的情景,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狀態。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的相思之情。他感嘆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內心的痛苦和思念,也沒有人能夠詢問他何時能夠再次相見。最后兩句“若到江南賞,相思幾許時”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向往和對相思之情的期盼。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相思之情。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個人的心境和情感體驗。
“織成山四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fēn de tiān yī jiǎo, zhī chéng shān sì wéi.
分得天一角,織成山四圍。
“織成山四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