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綿蕞擅經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叔孫綿蕞擅經綸”全詩
諸生可笑貪君賜,便許當時作圣人。
分類:
作者簡介(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詠叔孫通》宋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叔孫通》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上成功不喜文,
叔孫綿蕞擅經綸。
諸生可笑貪君賜,
便許當時作圣人。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叔孫通的贊美和對功成名就的思考。詩人認為叔孫通并不以文學才華為樂,而是擅長治理國家的經綸之道。他嘲笑那些只貪圖君王的賞賜而不思進取的學生,暗示他們即使得到君王的賞識也無法成為真正的圣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叔孫通的贊美,反映了宋代士人對政治家的崇拜和對文人的批評。詩人認為叔孫通不以文學成就為榮,而是注重實際的治理能力。這與當時士人追求文學成就和官位的風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中的“馬上成功不喜文”一句,表達了叔孫通不以功成名就為樂,而是注重實際行動的精神。他并不追求虛名,而是專注于實際的政治事務。
“叔孫綿蕞擅經綸”一句,贊美了叔孫通在治理國家方面的才能。他擅長經綸之道,即善于處理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事務,為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貢獻。
詩中的“諸生可笑貪君賜,便許當時作圣人”一句,嘲笑那些只追求君王的賞賜而不注重實際才能的學生。詩人認為,即使得到君王的賞識,也不能成為真正的圣人,因為他們缺乏實際的治理能力和經驗。
這首詩詞通過對叔孫通的贊美和對功成名就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士人追求實際才能和治理能力的呼吁。它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文人的批評和對政治家的崇拜,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思想內涵。
“叔孫綿蕞擅經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ū sūn tōng
詠叔孫通
mǎ shàng chéng gōng bù xǐ wén, shū sūn mián zuì shàn jīng lún.
馬上成功不喜文,叔孫綿蕞擅經綸。
zhū shēng kě xiào tān jūn cì, biàn xǔ dāng shí zuò shèng rén.
諸生可笑貪君賜,便許當時作圣人。
“叔孫綿蕞擅經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