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骨已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賈生骨已朽”全詩
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
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入喬口(長沙北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喬口(長沙北界)》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杜甫離開長安,返回長沙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凋零的思考和感慨。
中文譯文:
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
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
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
詩意和賞析:
詩的開篇“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描繪了離別京都的情景。離開了熟悉的都市,作者遠行回到故鄉,路途艱辛,心情遲疑。詩句中的“漠漠”形容遠方模糊,也暗示了作者心中的離愁別緒。
接下來的兩句“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表達了作者年老的狀態和對生命逝去的感慨。作者置身于江湖之間,感嘆自己的殘年,用“落日對春華”這一意象,反映了歲月的流轉和光陰易逝。長河邊,春光依舊,而自己的時光卻已漸漸消逝。
接下來的兩句“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描繪了田園間的生活景象。杜甫在家鄉見到了昔日的繁華和熱鬧,落日余暉下,樹上的蜜蜂繁忙采蜜,江面上的泥沙隨風飄揚,燕子在空中飛翔。這些細膩的描寫使詩中的景物生動而真實。
最后兩句“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以賈生骨朽為喻,抒發了作者對逝去年華和一代文人英才的哀痛之情。賈生是杜甫的朋友,也是一個文化人,這里用他的骨頭已經腐朽來意味著一代人的衰老和死亡。這一句也表達了作者面對現實的悲觀情緒,對生命的無常與死亡的蒼涼感到痛心。
整首詩通過對離別與歸鄉、歲月流轉與生命凋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在懷舊鄉情和對逝去時光的思考中,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生命的脆弱與短暫的思考。詩詞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情感的表達,展現了杜甫獨特的感慨和對人生深刻的洞察力。
“賈生骨已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qiáo kǒu cháng shā běi jiè
入喬口(長沙北界)
mò mò jiù jīng yuǎn, chí chí guī lù shē.
漠漠舊京遠,遲遲歸路賒。
cán nián bàng shuǐ guó, luò rì duì chūn huá.
殘年傍水國,落日對春華。
shù mì zǎo fēng luàn, jiāng ní qīng yàn xié.
樹蜜早蜂亂,江泥輕燕斜。
jiǎ shēng gǔ yǐ xiǔ, qī cè jìn cháng shā.
賈生骨已朽,凄惻近長沙。
“賈生骨已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