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同恥宴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同恥宴罍”全詩
枳棘非鸞處,膏腴得父才。
澄江限天闊,孤鶩透霞來。
此地留清賞,誰同恥宴罍。
分類:
作者簡介(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同年毛洵勾簿新建》宋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年毛洵勾簿新建》是宋代詩人宋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衰冬集罷,鹢首曉帆催。
枳棘非鸞處,膏腴得父才。
澄江限天闊,孤鶩透霞來。
此地留清賞,誰同恥宴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冬天的景象。年紀已經老去的詩人,結束了一年的集會,準備回家。清晨,他看到了一只鷺鳥在天空中飛翔,催促他早點離開。他觀察到河邊的枳棘叢并不是鳳凰棲息的地方,而是富饒之地的象征。他看到了一只孤獨的鶩鳥穿過霞光飛來,這景象使他感到心曠神怡。他決定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停留一會兒,欣賞清澈的江水和美景,而不愿意與那些只顧享樂的人一同飲酒。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冬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詩人通過對鷺鳥和鶩鳥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生機。他通過對枳棘叢的描述,暗示了富饒之地的存在,以及人們應該珍惜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思考。詩人選擇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停留,而不愿意與那些只追求享樂的人一同飲酒,表達了他對純凈和高尚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冬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純凈高尚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詩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自然的敏感觸覺,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誰同恥宴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nián máo xún gōu bù xīn jiàn
同年毛洵勾簿新建
nián shuāi dōng jí bà, yì shǒu xiǎo fān cuī.
年衰冬集罷,鹢首曉帆催。
zhǐ jí fēi luán chù, gāo yú dé fù cái.
枳棘非鸞處,膏腴得父才。
chéng jiāng xiàn tiān kuò, gū wù tòu xiá lái.
澄江限天闊,孤鶩透霞來。
cǐ dì liú qīng shǎng, shuí tóng chǐ yàn léi.
此地留清賞,誰同恥宴罍。
“誰同恥宴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