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材愧杞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論材愧杞楠”全詩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樓上》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樓上》
作者:杜甫
天地空搔首,
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
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
論材愧杞楠。
亂離難自救,
終是老湘潭。
中文譯文:
天地茫茫空搔首,
常常摘下白玉簪。
朝廷輿圖北線長,
我身事辦在湖南。
為了朝廷憂肝肺,
論才自愧杞楠。
紛亂離散難自救,
最終老去在湘潭。
詩意和賞析:
這首杜甫的《樓上》描繪了自己晚年的困境和內心的掙扎。詩中通過比喻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表達了作者常常摘下頭上的白玉簪,表示自己陷入煩惱和困苦,憂心忡忡。接著,杜甫寫到自己在北方為朝廷出使,又身有重任在湖南,身心俱疲。他感到自己為朝廷憂肝肺,同時也自愧不如杞楠,杞楠是一種歷久彌新的木材,喻指有所作為,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考驗。最后兩句表達了杜甫對亂世離散的痛苦,他無法自救,最終老去的歸宿是在湘潭,湘潭是他晚年流亡的地方。
這首詩雖然只有七言絕句,但充滿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困頓之情。杜甫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展現了時代的亂象和個人的無奈。他抒發了自己對于亂世的憂慮和對于自身的不滿,反映了他對家國和人民的關懷。這種時代和個人的擔憂,在現實中也具有普遍的意義,使讀者能夠從中體悟到作者對于人生、社會和時代的思考和反思。
“論材愧杞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u shàng
樓上
tiān dì kōng sāo shǒu, pín chōu bái yù zān.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huáng yú sān jí běi, shēn shì wǔ hú nán.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liàn quē láo gān fèi, lùn cái kuì qǐ nán.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
luàn lí nán zì jiù, zhōng shì lǎo xiāng tán.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
“論材愧杞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