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九錫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為九錫臣”全詩
微木何足道,所嘆此兩人。
一埋柴桑骨,一為九錫臣。
榮辱俱已矣。
芳穢萬世聞。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感懷》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詞描述了兩位歷史上的人物,他們分別是桓司馬和陶征君。詩中提到了枯樹,微小的木頭,以及這兩個人物的境遇。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枯樹桓司馬,五柳陶征君。
微木何足道,所嘆此兩人。
一埋柴桑骨,一為九錫臣。
榮辱俱已矣,芳穢萬世聞。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對桓司馬和陶征君的感慨和思考。桓司馬和陶征君都是歷史上的人物,他們的境遇都非常不同。桓司馬被埋葬在柴桑,而陶征君則成為了九錫臣,即受到皇帝賜予九種特殊待遇的臣子。詩中的枯樹和微小的木頭象征著他們的不同命運和地位。
詩詞的賞析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詩人通過對比桓司馬和陶征君的命運,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其次,詩中的榮辱和芳穢的對比,暗示了人生的榮辱是無法避免的,而且會被后人所傳頌。最后,詩詞中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洞察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兩位歷史人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歷史的感慨。同時,詩詞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一為九錫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感懷
kū shù huán sī mǎ, wǔ liǔ táo zhēng jūn.
枯樹桓司馬,五柳陶征君。
wēi mù hé zú dào, suǒ tàn cǐ liǎng rén.
微木何足道,所嘆此兩人。
yī mái chái sāng gǔ, yī wèi jiǔ xī chén.
一埋柴桑骨,一為九錫臣。
róng rǔ jù yǐ yǐ.
榮辱俱已矣。
fāng huì wàn shì wén.
芳穢萬世聞。
“一為九錫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