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英氣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川英氣在”全詩
南陽無雊雉,熊耳合投兵。
霜日蓬原路,天風柏殿聲。
山川英氣在,不負昔聞名。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歲暮書事十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歲暮書事十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原廟依岡起,
傳聞世祖營。
南陽無雊雉,
熊耳合投兵。
霜日蓬原路,
天風柏殿聲。
山川英氣在,
不負昔聞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歲末時節的景象,以及對歷史和傳統的回憶和贊美。詩人通過描寫原廟、南陽、蓬原等地的景物和傳聞,表達了對歷史名人和英勇事跡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傳統的熱愛和敬仰。首句“原廟依岡起”,描繪了原廟依山而建的景象,暗示了歷史的莊嚴和厚重。接著,詩人提到了“傳聞世祖營”,表達了對歷史名人的傳說和事跡的傳承和傳播。
接下來的兩句“南陽無雊雉,熊耳合投兵”,通過描寫南陽地區沒有雊雉(一種珍貴的鳥類)的情景,以及熊耳山上的軍隊集結的景象,展示了歷史的變遷和戰爭的氛圍。
詩中的“霜日蓬原路,天風柏殿聲”,通過描寫寒冷的霜日和風吹拂下的蓬原之路,以及柏樹林中傳來的殿堂鐘聲,表達了歲末的凄涼和歷史的滄桑。
最后兩句“山川英氣在,不負昔聞名”,表達了對山川的英氣和歷史的傳承的贊美。詩人認為,這些山川依然保持著昔日的英名和氣勢,沒有辜負歷史的贊譽。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歷史和傳統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展示了歲末時節的凄涼和歷史的滄桑。
“山川英氣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mù shū shì shí èr shǒu
歲暮書事十二首
yuán miào yī gāng qǐ, chuán wén shì zǔ yíng.
原廟依岡起,傳聞世祖營。
nán yáng wú gòu zhì, xióng ěr hé tóu bīng.
南陽無雊雉,熊耳合投兵。
shuāng rì péng yuán lù, tiān fēng bǎi diàn shēng.
霜日蓬原路,天風柏殿聲。
shān chuān yīng qì zài, bù fù xī wén míng.
山川英氣在,不負昔聞名。
“山川英氣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