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帽待君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黃帽待君偏”全詩
來簪御府筆,故泊洞庭船。
詩憶傷心處,春深把臂前。
南瞻按百越,黃帽待君偏。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
驇駁舊分御,從此別郇瑕。
伯道門私意,搔首納涼風。
雁棲池竹月,波動楚天宮。
愿聞麟角吹,千里有駢嵩。
這首詩是杜甫給寇準回復的一首詩,寇準是唐朝時的官員。杜甫在詩中稱自己為“奉酬”,表示回應寇準贈詩的謙虛之意。
詩中提到了杜甫與寇準的分別已有四十年之久,這暗示了時間的流轉與變遷。杜甫感慨萬分,他以往因為政治原因被貶到了郇瑕(今湖南省長沙市),而現在他已經離開那個地方,成了御府的官員,高居位高權重。
杜甫還提及自己曾經在洞庭湖畔的時候,常常用筆寫詩留念。而現在,他已經把洞庭湖的船泊好了,暗示自己已經不再留連洞庭湖了。
接著,詩中提到了杜甫憶起了一些傷心之事。春天深了,他常常會把手臂前伸,表示極度憂傷。
詩中還提到了南朝瞻越地,表示杜甫渴望到南方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并且,杜甫還提到,他希望穿戴上黃色的侍官帽子,等待君王的指派,表示杜甫仍然渴望在朝廷中有所作為。
整首詩通過表達杜甫自身的感慨和愿望,展現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時光流轉的深刻思考。
“黃帽待君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chóu kòu shí shì yù xī jiàn jì sì yùn, fù jì kòu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
wǎng bié huán xiá dì, yú jīn sì shí nián.
往別郇瑕地,于今四十年。
lái zān yù fǔ bǐ, gù pō dòng tíng chuán.
來簪御府筆,故泊洞庭船。
shī yì shāng xīn chù, chūn shēn bǎ bì qián.
詩憶傷心處,春深把臂前。
nán zhān àn bǎi yuè, huáng mào dài jūn piān.
南瞻按百越,黃帽待君偏。
“黃帽待君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