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聒耳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解聒耳鬧”全詩
團團理絲蟲,養身恃其巧。
無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奧。
那能捕飛蚊,未解聒耳鬧。
悲歌草間蚓,辛苦自鳴噪。
爾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鳴蛙訴其渴,謂若天可禱。
瘖蟬死不鳴,豈以訴無效。
悠悠群動情,誰得辨丑好。
我歌豈徒然,亦用自警告。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夏日雜感四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雜感四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娟娟檐前月,雖缺猶媚好。
明亮的月光灑在屋檐前,即使月亮有些殘缺,依然美好動人。
團團理絲蟲,養身恃其巧。
蠶寶寶們團團地吐絲,依靠自己的巧妙技能來滋養自身。
無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奧。
老蝙蝠無法捕捉飛蚊,只能在夜晚出來尋找食物。
那能捕飛蚊,未解聒耳鬧。
它們無法捕捉到飛蚊,卻不停地發出刺耳的聲音。
悲歌草間蚓,辛苦自鳴噪。
在草叢中,蚯蚓悲傷地唱歌,辛苦地自我表達。
爾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你生來可以保持沉默,為何卻如此焦躁不安。
鳴蛙訴其渴,謂若天可禱。
蛙兒鳴叫表達它們的口渴,仿佛希望天空可以聽到它們的禱告。
瘖蟬死不鳴,豈以訴無效。
啞巴蟬它們死去時不再鳴叫,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的訴求無效。
悠悠群動情,誰得辨丑好。
廣大的群體中,情感紛繁復雜,誰能準確判斷丑陋與美好。
我歌豈徒然,亦用自警告。
我歌唱的目的并非徒勞無功,同時也是在自我警醒。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夏日景物和生物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各種不同境遇和情感的思考。作者通過對自然界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和比喻,反映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得失榮辱等方面的感悟。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自我警醒的態度。
“未解聒耳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zá gǎn sì shǒu
夏日雜感四首
juān juān yán qián yuè, suī quē yóu mèi hǎo.
娟娟檐前月,雖缺猶媚好。
tuán tuán lǐ sī chóng, yǎng shēn shì qí qiǎo.
團團理絲蟲,養身恃其巧。
wú néng lǎo biān fú, chéng yè chū táng ào.
無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奧。
nà néng bǔ fēi wén, wèi jiě guā ěr nào.
那能捕飛蚊,未解聒耳鬧。
bēi gē cǎo jiān yǐn, xīn kǔ zì míng zào.
悲歌草間蚓,辛苦自鳴噪。
ěr shēng kě yǐ mò, hé suǒ yù ér zào.
爾生可以默,何所欲而躁。
míng wā sù qí kě, wèi ruò tiān kě dǎo.
鳴蛙訴其渴,謂若天可禱。
yīn chán sǐ bù míng, qǐ yǐ sù wú xiào.
瘖蟬死不鳴,豈以訴無效。
yōu yōu qún dòng qíng, shuí dé biàn chǒu hǎo.
悠悠群動情,誰得辨丑好。
wǒ gē qǐ tú rán, yì yòng zì jǐng gào.
我歌豈徒然,亦用自警告。
“未解聒耳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