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道散疏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夾道散疏影”全詩
森森松竹林,夾道散疏影。
陰風留暗壑,白露蒙朝嶺。
耿耿村雞鳴,坐感單衣冷。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月入秋山,
月午山蹊靜。
森森松竹林,
夾道散疏影。
陰風留暗壑,
白露蒙朝嶺。
耿耿村雞鳴,
坐感單衣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岐亭宿故鎮的夜晚的景象。詩人乘著明亮的月光進入秋山,山蹊靜謐。周圍是茂密的松竹林,夜風吹拂下,樹影散布在道路上。陰風在幽暗的山壑中停留,白露籠罩在朝霞之上。村莊里的雞鳴聲清晰可聞,坐在那里,感受到寒冷穿透單薄的衣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寧靜而寂寥的夜晚景象。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村莊中的聲音,詩人傳達了一種深沉的孤寂感。月光、松竹林、陰風和雞鳴聲等元素,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凄涼的氛圍。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個夜晚的孤獨和寒冷。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寫作風格,注重意境的營造和情感的表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傳達了對孤獨和寂寞的深刻體驗。這種抒情的寫作風格在宋代詩詞中非常常見,也是該時期文人追求內心自省和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
“夾道散疏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qí tíng sù gù zhèn sān shǒu
發岐亭宿故鎮三首
chéng yuè rù qiū shān, yuè wǔ shān qī jìng.
乘月入秋山,月午山蹊靜。
sēn sēn sōng zhú lín, jiā dào sàn shū yǐng.
森森松竹林,夾道散疏影。
yīn fēng liú àn hè, bái lù méng cháo lǐng.
陰風留暗壑,白露蒙朝嶺。
gěng gěng cūn jī míng, zuò gǎn dān yī lěng.
耿耿村雞鳴,坐感單衣冷。
“夾道散疏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