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埃別后何由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埃別后何由見”全詩
應埃別后何由見,檐雨三更起坐聽。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夏日七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七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夏日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女幾山前官舍清,
遶堂鳴澗夜泠泠。
應埃別后何由見,
檐雨三更起坐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女幾山前的官舍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清幽的夏夜景象。詩中的“女幾山”是指女兒墓前的山,官舍則是指官員的住所。作者通過描繪官舍的清凈和夜晚澗水的悠揚聲音,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
詩的第二句“遶堂鳴澗夜泠泠”描繪了夜晚澗水的聲音,泠泠的形容詞形象地表達了水聲的清脆悅耳。這一描寫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夜晚的寧靜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詩的后兩句“應埃別后何由見,檐雨三更起坐聽”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應埃指應該如何,別后指離別之后。作者在官舍聽著檐雨聲,思念著與離別的人相見的時刻。這種思念之情通過描寫雨夜的場景和作者的起坐傾聽,表達出深深的思念和期待。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夏夜景象的描繪,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美麗,同時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考。
“應埃別后何由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qī shǒu
夏日七首
nǚ jǐ shān qián guān shě qīng, rào táng míng jiàn yè líng líng.
女幾山前官舍清,遶堂鳴澗夜泠泠。
yīng āi bié hòu hé yóu jiàn, yán yǔ sān gēng qǐ zuò tīng.
應埃別后何由見,檐雨三更起坐聽。
“應埃別后何由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