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娟林表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娟娟林表峰”全詩
闌干上處遠,結構坐來重。
騎馬行春徑,衣冠起晚鐘。
云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闌干上處遠,結構坐來重。
騎馬行春徑,衣冠起晚鐘。
云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詩詞的中文譯文:
山谷中的寺廟漸漸變得模糊,山林的峰巒卻依然清晰可見。
遠處的門廊已不可到達,回頭望去,它又如此巍峨。
騎著馬穿越春天的小徑,形象整潔的王少尹正在起床。
寺門上空蕩蕩無人,我們此別真令人心生留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隋唐時期著名的寺廟惠義寺為背景,表達了杜甫對王少尹赴成都的送別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寺廟和山峰的景色,以及王少尹起床騎馬的場景,展現了寺廟的幽靜和生活的平淡,與離別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詩中的“苒苒谷中寺”和“娟娟林表峰”描繪了寺廟和山峰的景色,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安寧。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詩中描繪的寺門的遠離和寂寥,以及王少尹起床騎馬的場景,展現了離別的情感。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場景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思念和留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王少尹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該詩描寫簡潔、意象豐富,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和景物描繪,展現了內心的情感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是一首充滿情感和詩意的佳作。
“娟娟林表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yì sì sòng wáng shǎo yǐn fù chéng dū dé fēng zì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rǎn rǎn gǔ zhōng sì, juān juān lín biǎo fēng.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lán gān shàng chù yuǎn, jié gòu zuò lái zhòng.
闌干上處遠,結構坐來重。
qí mǎ xíng chūn jìng, yì guān qǐ wǎn zhōng.
騎馬行春徑,衣冠起晚鐘。
yún mén qīng jì jì, cǐ bié xī xiāng cóng.
云門青寂寂,此別惜相從。
“娟娟林表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