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之豈無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之豈無情”全詩
山回地勢卷,天豁江面瀉。
中流望赤壁,石腳插水下。
昏昏煙霧嶺,歷歷漁樵舍。
居夷實三載,鄰里通假借。
別之豈無情,老淚為一灑。
篙工起鳴鼓,輕櫓健于馬。
聊為過江宿,寂寂樊山夜。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離黃州》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離黃州》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從黃州離別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扁舟發孤城,揮手謝送者。
山回地勢卷,天豁江面瀉。
中流望赤壁,石腳插水下。
昏昏煙霧嶺,歷歷漁樵舍。
居夷實三載,鄰里通假借。
別之豈無情,老淚為一灑。
篙工起鳴鼓,輕櫓健于馬。
聊為過江宿,寂寂樊山夜。
這首詩以離別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從黃州離開的情景,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詩中的"扁舟發孤城"意味著作者乘坐小船離開了孤獨的城市,"揮手謝送者"則表達了作者對送別者的感激之情。
"山回地勢卷,天豁江面瀉"描繪了山脈回環,地勢陡峭,天空開闊,江水流淌的景象,給人以壯麗的感覺。
"中流望赤壁,石腳插水下"表達了作者在船上仰望赤壁,看到山腳下的石頭插入水中的景象。
"昏昏煙霧嶺,歷歷漁樵舍"描繪了山嶺上煙霧彌漫,漁民和樵夫的房屋歷歷可見,給人以寧靜和樸實的感覺。
"居夷實三載,鄰里通假借"表達了作者在夷族地區居住了三年,與鄰里之間互相借用和交流的情景。
"別之豈無情,老淚為一灑"表達了離別之情,作者流下了年老的淚水。
"篙工起鳴鼓,輕櫓健于馬"描繪了篙工起舞擊鼓,輕巧地劃著船槳,比喻船行如馬奔馳。
"聊為過江宿,寂寂樊山夜"表達了作者只是為了過江而在樊山過夜,夜晚寂靜無聲的景象。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離別之情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同時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活動,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人們的樸實生活。
“別之豈無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huáng zhōu
離黃州
piān zhōu fā gū chéng, huī shǒu xiè sòng zhě.
扁舟發孤城,揮手謝送者。
shān huí dì shì juǎn, tiān huō jiāng miàn xiè.
山回地勢卷,天豁江面瀉。
zhōng liú wàng chì bì, shí jiǎo chā shuǐ xià.
中流望赤壁,石腳插水下。
hūn hūn yān wù lǐng, lì lì yú qiáo shě.
昏昏煙霧嶺,歷歷漁樵舍。
jū yí shí sān zài, lín lǐ tōng jiǎ jiè.
居夷實三載,鄰里通假借。
bié zhī qǐ wú qíng, lǎo lèi wèi yī sǎ.
別之豈無情,老淚為一灑。
gāo gōng qǐ míng gǔ, qīng lǔ jiàn yú mǎ.
篙工起鳴鼓,輕櫓健于馬。
liáo wèi guò jiāng sù, jì jì fán shān yè.
聊為過江宿,寂寂樊山夜。
“別之豈無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