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漪起細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漪起細鱗”全詩
眠鷗沙上曉,幽草水邊春。
暖葉生浮綠,風漪起細鱗。
青新桑媼筥,茜凈浣娘裙。
有客悲芳芷,無人采白蘋。
可憐千里目,愁殺未歸人。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發崔橋》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崔橋》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麥平蕪隴,官榆臥古津。
眠鷗沙上曉,幽草水邊春。
暖葉生浮綠,風漪起細鱗。
青新桑媼筥,茜凈浣娘裙。
有客悲芳芷,無人采白蘋。
可憐千里目,愁殺未歸人。
中文譯文:
野麥在平坦的田野上生長,官榆樹躺在古老的渡口。
清晨,沙灘上的鷗鳥在沉睡,幽靜的草地旁是春天的水。
溫暖的葉子生長出浮綠的顏色,微風吹起細小的漣漪。
青色的新桑簍里盛放著桑葉,茜色的裙子被洗得干凈。
有客人悲傷芳香的芷草,卻沒有人采摘白色的蘋果。
可憐的千里眼,憂愁地殺死了還未歸來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野麥、官榆、眠鷗、幽草等元素,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好。詩中的暖葉、風漪、青新桑媼筥等形象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憂愁。有客人悲傷芳香的芷草,卻沒有人采摘白色的蘋果,這句表達了一種無人欣賞美好事物的遺憾和孤獨感。最后兩句“可憐千里目,愁殺未歸人”,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長期離家的辛酸和憂愁。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人情的哀愁。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生機,同時也能體會到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風漪起細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cuī qiáo
發崔橋
yě mài píng wú lǒng, guān yú wò gǔ jīn.
野麥平蕪隴,官榆臥古津。
mián ōu shā shàng xiǎo, yōu cǎo shuǐ biān chūn.
眠鷗沙上曉,幽草水邊春。
nuǎn yè shēng fú lǜ, fēng yī qǐ xì lín.
暖葉生浮綠,風漪起細鱗。
qīng xīn sāng ǎo jǔ, qiàn jìng huàn niáng qún.
青新桑媼筥,茜凈浣娘裙。
yǒu kè bēi fāng zhǐ, wú rén cǎi bái píng.
有客悲芳芷,無人采白蘋。
kě lián qiān lǐ mù, chóu shā wèi guī rén.
可憐千里目,愁殺未歸人。
“風漪起細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