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愧植杖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永愧植杖耘”全詩
懷安敗爾性,乃與人相親。
嘎然而長鳴,已愧鴻在云。
馬羈當受鞭,泉汲寧辭渾。
豈無山中友,初不離雞群。
雖無月支料,亦飽松間身。
嗟我少學古,有道羞賤貧。
徑出不自愛,蹉跎曳朝紳。
一為折腰趨,永愧植杖耘。
時時猶高談,自喜未緇磷。
寄語中山鶴,吾與汝知津。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寄中山鶴》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中山鶴》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矯矯云外物,本非世所馴。
高傲的仙鶴翱翔在云端,它的本性并不受世俗所馴服。
懷安敗爾性,乃與人相親。
我內心的安寧被破壞,只能與人為伍。
嘎然而長鳴,已愧鴻在云。
它高亢的鳴叫聲,使我感到自愧不如天上的大雁。
馬羈當受鞭,泉汲寧辭渾。
馬奴必須接受鞭打,泉水也不會因為渾濁而拒絕被汲取。
豈無山中友,初不離雞群。
難道山中沒有朋友嗎?它們一開始就不離開雞群。
雖無月支料,亦飽松間身。
即使沒有月亮的光芒,它也能在松樹間得到充分的滋養。
嗟我少學古,有道羞賤貧。
唉,我學問淺薄,有道德卻感到貧乏和羞愧。
徑出不自愛,蹉跎曳朝紳。
我徑直走出來,卻沒有自愛之心,白白浪費了時光。
一為折腰趨,永愧植杖耘。
曾經為了低頭迎合而屈服,永遠感到慚愧,后悔沒有專心種田。
時時猶高談,自喜未緇磷。
時常自以為高談闊論,自我陶醉,卻未能達到真正的高尚。
寄語中山鶴,吾與汝知津。
寄語中山的仙鶴,我與你都明白其中的深意。
這首詩詞以中山鶴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和自省。作者通過與中山鶴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對自身局限的反思。他感到自己的學問淺薄,道德貧乏,曾經為了迎合世俗而屈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然而,他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寄望于中山鶴,希望能夠與它共同領悟人生的真諦。整首詩詞以自省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的反思和對高尚品質的向往。
“永愧植杖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ōng shān hè
寄中山鶴
jiǎo jiǎo yún wài wù, běn fēi shì suǒ xún.
矯矯云外物,本非世所馴。
huái ān bài ěr xìng, nǎi yú rén xiāng qīn.
懷安敗爾性,乃與人相親。
gā rán ér cháng míng, yǐ kuì hóng zài yún.
嘎然而長鳴,已愧鴻在云。
mǎ jī dāng shòu biān, quán jí níng cí hún.
馬羈當受鞭,泉汲寧辭渾。
qǐ wú shān zhōng yǒu, chū bù lí jī qún.
豈無山中友,初不離雞群。
suī wú yuè zhī liào, yì bǎo sōng jiān shēn.
雖無月支料,亦飽松間身。
jiē wǒ shǎo xué gǔ, yǒu dào xiū jiàn pín.
嗟我少學古,有道羞賤貧。
jìng chū bù zì ài, cuō tuó yè cháo shēn.
徑出不自愛,蹉跎曳朝紳。
yī wèi zhé yāo qū, yǒng kuì zhí zhàng yún.
一為折腰趨,永愧植杖耘。
shí shí yóu gāo tán, zì xǐ wèi zī lín.
時時猶高談,自喜未緇磷。
jì yǔ zhōng shān hè, wú yǔ rǔ zhī jīn.
寄語中山鶴,吾與汝知津。
“永愧植杖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