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崩竹引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墻崩竹引芽”全詩
鳴蟲隱衰蔓,晚蝶守余花。
雨急荷翻葉,墻崩竹引芽。
不才非吏隱,雞黍學山家。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寂寂》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寂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寂寂秋日暮,
靜謐的秋日傍晚,
輝輝檐影斜。
檐下的影子斜斜地閃爍著光芒。
鳴蟲隱衰蔓,
鳴叫的蟲子藏匿在衰弱的藤蔓中,
晚蝶守余花。
夜晚的蝴蝶守護著殘余的花朵。
雨急荷翻葉,
雨勢急促,荷葉翻滾,
墻崩竹引芽。
墻壁坍塌,竹子引領新芽。
不才非吏隱,
平凡之人非官吏隱居,
雞黍學山家。
學習山野人的簡樸生活。
這首詩詞描繪了秋日傍晚的寂靜景象。詩人通過描繪檐下的影子、藏匿的蟲子和守護花朵的蝴蝶等細節,表現出自然界在夜幕降臨時的寧靜和生機。其中,雨勢急促使得荷葉翻滾,墻壁坍塌卻引發了竹子的新芽,展示了自然界中的變化和復蘇。
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自己不才之人不愿意隱居于官場,而是傾向于學習山野人的簡樸生活方式。通過與自然的互動和觀察,詩人尋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自然景象的感悟,表達了對寧靜、自由和簡樸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
“墻崩竹引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ì
寂寂
jì jì qiū rì mù, huī huī yán yǐng xié.
寂寂秋日暮,輝輝檐影斜。
míng chóng yǐn shuāi màn, wǎn dié shǒu yú huā.
鳴蟲隱衰蔓,晚蝶守余花。
yǔ jí hé fān yè, qiáng bēng zhú yǐn yá.
雨急荷翻葉,墻崩竹引芽。
bù cái fēi lì yǐn, jī shǔ xué shān jiā.
不才非吏隱,雞黍學山家。
“墻崩竹引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