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吹客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風吹客鞭”全詩
空巢霜后木,殘枿燒余田。
憔悴貧中客,蒼茫歲暮天。
遠游輕道路,無地息勞肩。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離陳至華西》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離陳至華西》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離陳至華西,
落日照原隰。
晚風吹客鞭,
空巢霜后木。
殘枿燒余田,
憔悴貧中客。
蒼茫歲暮天,
遠游輕道路。
中文譯文:
離開陳地,前往華西,
夕陽照耀著原野和河津。
晚風吹拂旅人的鞭,
空巢中,霜后的枯木。
燃燒著遺留的田地,
我這貧窮的旅人憔悴不堪。
蒼茫的歲末天空,
遠行輕松的道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貧窮旅人離開陳地,向著華西前行的情景。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一個秋日傍晚的景色和旅人的心境。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落日照耀著原野和河津的景象,以及晚風吹拂著旅人的鞭子,創造了一個寂靜而寥廓的氛圍。夕陽的余暉和晚風的拂拭給人以蕭瑟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旅人孤獨的境遇。
其次,詩中表現了旅人所處的貧困和孤寂。描寫了空巢中霜后的枯木,以及燃燒著的殘留田地,這些形象暗示了旅人所經歷的艱苦和貧困。詩人運用了"憔悴貧中客"的描寫,表達了旅人疲憊不堪的狀態和無助的心情。
最后,詩人通過描述"蒼茫歲暮天"和"遠游輕道路",將旅人的心情和遠行的道路聯系在一起。歲末的蒼茫天空給人以無邊的廣闊感,而遠行的道路則暗示了旅人無盡的旅程和尋求的目標。
整首詩揭示了一個貧窮旅人的辛酸境遇和無盡的遠行之路。旅人孤獨而貧困,面對著蒼茫歲暮的天空,但他仍然堅持著遠行,尋求著未知的彼岸。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旅人堅韌不拔精神的贊美,同時也呈現出一種旅途中的孤獨和艱辛。
“晚風吹客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 chén zhì huá xī
離陳至華西
luò rì zhào yuán xí, wǎn fēng chuī kè biān.
落日照原隰,晚風吹客鞭。
kōng cháo shuāng hòu mù, cán niè shāo yú tián.
空巢霜后木,殘枿燒余田。
qiáo cuì pín zhōng kè, cāng máng suì mù tiān.
憔悴貧中客,蒼茫歲暮天。
yuǎn yóu qīng dào lù, wú dì xī láo jiān.
遠游輕道路,無地息勞肩。
“晚風吹客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