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合圍行酒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馬合圍行酒甕”全詩
一時成敗何足論,要仗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頭,白須千騎守邊州。
插架萬簽供記覽,探囊五字擅風流。
大河之東士精勇,日飲不妨飛獵鞚。
五更吹角建牙旗,萬馬合圍行酒甕。
朝裘風勁黑貂暖,夜帷雪滿青氈重。
樂哉閉口莫言兵,雖有頗牧誰能用。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送劉季孫栽隰州》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劉季孫栽隰州》
君家將軍本縫掖,叱◇西摧賀蘭石。
一時成敗何足論,要仗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頭,白須千騎守邊州。
插架萬簽供記覽,探囊五字擅風流。
大河之東士精勇,日飲不妨飛獵鞚。
五更吹角建牙旗,萬馬合圍行酒甕。
朝裘風勁黑貂暖,夜帷雪滿青氈重。
樂哉閉口莫言兵,雖有頗牧誰能用。
中文譯文:
送別劉季孫栽隰州
君家將軍原籍壽春,一路上叱咤西行,破敗賀蘭山石。一時的成敗又何足論,重要的是要依靠英名留傳千秋。到你這樣的奇異人物,就連骨頭都像虎頭一樣堅硬,率領千騎守衛著邊州。你的功績如此卓越,供奉的紀念品堆滿了萬簽,五個字的文章流傳廣泛,擅長風流之事。東邊的大河上,有許多精銳勇士,他們白天暢飲,不妨礙他們的飛獵和射擊。在凌晨五點吹響軍號,豎起牙旗,萬馬圍繞著行進的酒甕。早晨穿上皮袍,寒風呼嘯,黑貂溫暖。夜晚的帷幕下,積雪鋪滿青氈,厚重而冷靜。啊,何其快樂啊,閉口不要說起戰爭,雖然有很多有才能的將領,但誰能夠正確運用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張耒所作的一首送別詩,贊頌了劉季孫這位將軍的英勇和才華,并表達了對他的祝福與告別之情。
詩中描繪了劉季孫將軍遠行的場景,將軍出身于壽春,經歷了西行的艱險和戰斗的殘酷。作者稱贊劉季孫將軍為英名垂竹帛,意味著他的功績將長久流傳,載入史冊。將軍的骨頭堅硬如虎頭,守護著邊州,展現了他的英勇和忠誠。
詩中也提到了劉季孫將軍的才華,供奉的紀念品堆滿了萬簽,而五個字的文章卻流傳廣泛,顯示了他在文學才華方面的獨到之處,他擅長風流之事,可能指的是他的才情和人物魅力。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東邊大河上的勇士們,他們白天獵食,夜晚在風雪中堅守,軍號吹響,牙旗豎起,萬馬圍繞酒甕行進,展現了邊州的軍事氛圍和壯麗場景。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劉季孫將軍的祝福和告別之情。將軍穿上朝裘,面對寒風,黑貂讓他感到溫暖,而夜晚的帷幕下,青氈上積雪厚重而冷靜,暗示了將軍離別的凄涼和決絕。最后兩句提到了"閉口莫言兵",表達了對將軍的祝福,希望他能遠離戰爭的危險,享受平靜與快樂的生活。雖然有很多有才能的將領,但詩中提問"誰能夠正確運用呢?",暗示了將軍的獨特才華和難以替代性。
整首詩以送別的方式,表達了對劉季孫將軍的敬佩和祝福,同時展現了宋代邊疆軍事的特點和將領的英勇才華。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以及富有節奏感的韻律,給人以視聽上的享受。
“萬馬合圍行酒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jì sūn zāi xí zhōu
送劉季孫栽隰州
jūn jiā jiāng jūn běn fèng yē, chì xī cuī hè lán shí.
君家將軍本縫掖,叱◇西摧賀蘭石。
yī shí chéng bài hé zú lùn, yào zhàng yīng míng chuí zhú bó.
一時成敗何足論,要仗英名垂竹帛。
dào jūn qí gǔ shàng hǔ tóu, bái xū qiān qí shǒu biān zhōu.
到君奇骨尚虎頭,白須千騎守邊州。
chā jià wàn qiān gōng jì lǎn, tàn náng wǔ zì shàn fēng liú.
插架萬簽供記覽,探囊五字擅風流。
dà hé zhī dōng shì jīng yǒng, rì yǐn bù fáng fēi liè kòng.
大河之東士精勇,日飲不妨飛獵鞚。
wǔ gēng chuī jiǎo jiàn yá qí, wàn mǎ hé wéi xíng jiǔ wèng.
五更吹角建牙旗,萬馬合圍行酒甕。
cháo qiú fēng jìn hēi diāo nuǎn, yè wéi xuě mǎn qīng zhān zhòng.
朝裘風勁黑貂暖,夜帷雪滿青氈重。
lè zāi bì kǒu mò yán bīng, suī yǒu pō mù shuí néng yòng.
樂哉閉口莫言兵,雖有頗牧誰能用。
“萬馬合圍行酒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