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河不易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咫尺山河不易知”全詩
人間只見枝頭繭,不悟春蠶暗理絲。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巫臣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巫臣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咫尺山河不易知,
無言莫謂即無思。
人間只見枝頭繭,
不悟春蠶暗理絲。
詩意:
這首詩以巫臣為題材,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哲理思考。詩人通過描繪巫臣的形象,探討了人們對于真相和內在本質的認知的局限性。詩中的巫臣象征著一種普遍存在于人類心靈中的思考難題。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咫尺山河不易知”表達了一個微妙而深刻的觀點,即即使事物離我們很近,我們仍然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們的本質。山河代表著世界的宏大和復雜,而“咫尺”則是指極近的距離。這句話意味著即使我們身處其中,我們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和洞察世界的奧秘。
接下來的一句“無言莫謂即無思”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詩人告訴我們,即使沒有言辭表達,也不能因此認為思考不存在。這是在提醒人們不要低估無言的力量,思考可以超越語言,是一種超越表面的深度活動。
第三句“人間只見枝頭繭”揭示了人們對表象的關注。繭是蠶寶寶在蛻變過程中所產生的,它代表了生命的變化和成長。然而,詩人指出,人們往往只看到繭,卻不懂得其中的奧秘和內在的變化。
最后一句“不悟春蠶暗理絲”進一步強調了人類對于事物本質的無知。春蠶暗自構筑繭絲,表明春蠶在繭中默默努力,進行著神秘的變化。然而,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種變化背后的原理和智慧。
整首詩通過對巫臣形象的描繪,寓意人們對于真相和本質的認知的局限性。通過對山河、繭和春蠶的意象運用,詩人表達了對于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的反思。這首詩啟示人們要超越表面的現象,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以求更深刻的認知。
“咫尺山河不易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chén èr shǒu
巫臣二首
zhǐ chǐ shān hé bù yì zhī, wú yán mò wèi jí wú sī.
咫尺山河不易知,無言莫謂即無思。
rén jiān zhī jiàn zhī tóu jiǎn, bù wù chūn cán àn lǐ sī.
人間只見枝頭繭,不悟春蠶暗理絲。
“咫尺山河不易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