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曾教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僧曾教我”全詩
雞聲消壁月,曉日失窗燈。
山葉寒逾響,江云薄易凝。
老僧曾教我,任運且騰騰。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早起偶成》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早起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枕席清如水,
蕭然一老僧。
雞聲消壁月,
曉日失窗燈。
山葉寒逾響,
江云薄易凝。
老僧曾教我,
任運且騰騰。
中文譯文:
睡床上清涼如水,
靜靜地躺著一位老僧。
雞鳴聲漸漸消散在墻壁間的月色里,
拂曉的陽光忘卻了窗前的燈光。
山上的樹葉寒冷的聲音傳得很遠,
江邊的云朵稀薄而易于凝結。
老僧曾經教導我,
隨遇而安,心情舒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清晨的景象,也抒發了作者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詩的開頭,作者以"枕席清如水"來描繪自己醒來時的清涼感受,這里用床上的清涼來表達早晨的清新和寧靜。
接著,作者描述了一位“老僧”,暗示自己的孤獨和寂靜。這位老僧在安詳地躺著,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展現了禪宗修行者的境界。
詩的第三、四句寫到了雞鳴聲和晨曦。雞鳴聲漸漸消散在墻壁間的月色中,暗示著一夜的寧靜即將被打破,新的一天開始了。晨曦中的陽光忘卻了窗前的燈光,突顯出大自然的明亮與人工光源的暗淡相比,自然的光芒更加純凈自然。
第五、六句描繪了山和江邊的景色。山上的樹葉發出寒冷的聲音,這里用聲音來表達寒冷的感受,進一步強調了早晨的涼爽。江邊的云朵稀薄易凝,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也暗示著天氣的變化和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天。
最后兩句是作者的感慨和心得。老僧曾經教導過作者,教導他要隨遇而安,心情舒暢。這種心態的呼應了早晨的寧靜與清新,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領悟,倡導隨遇而安,不被外界干擾,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愉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思考和領悟。作者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倡導了一種寧靜、舒暢、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這首詩詞簡潔而深刻,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老僧曾教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qǐ ǒu chéng
早起偶成
zhěn xí qīng rú shuǐ, xiāo rán yī lǎo sēng.
枕席清如水,蕭然一老僧。
jī shēng xiāo bì yuè, xiǎo rì shī chuāng dēng.
雞聲消壁月,曉日失窗燈。
shān yè hán yú xiǎng, jiāng yún báo yì níng.
山葉寒逾響,江云薄易凝。
lǎo sēng céng jiào wǒ, rèn yùn qiě téng téng.
老僧曾教我,任運且騰騰。
“老僧曾教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