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縣塵埃不可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畿縣塵埃不可論”全詩
不綠去垢須青莢,自愛蒼鱗百歲根。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東齋雜詠{皂莢}》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齋雜詠(皂莢)》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齋雜詠(皂莢)》
畿縣塵埃不可論,
故山喬木尚能存。
不綠去垢須青莢,
自愛蒼鱗百歲根。
譯文:
畿縣的塵埃無法言說,
故鄉的高山仍然屹立。
不用變綠去除塵垢,只需青皂莢,
因為它自有百年的堅強根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皂莢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皂莢的贊美和思考。皂莢是一種樹果,外皮厚實,內含有珍貴的豆類,可以用來制造香皂。詩中的畿縣和故山指的是作者的家鄉。
首兩句“畿縣塵埃不可論,故山喬木尚能存”表達了畿縣塵埃的深重和故山喬木的堅韌。盡管家鄉陷入塵埃中,但高山上的喬木仍然屹立不倒,展現了它們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精神。
接下來的兩句“不綠去垢須青莢,自愛蒼鱗百歲根”則展現了皂莢的獨特之處。皂莢的外表并不綠色,但只需剝去外表的塵垢,露出青翠的皂莢,便能顯現出它的美麗。同時,皂莢的根基扎根百年,展現了它的堅韌和長壽。
整首詩通過對皂莢的描述,寓意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堅韌不拔的品質的贊美。盡管環境可能艱難,但作者希望能像皂莢和故山喬木一樣,保持內心的堅強和自愛,不被外界的困難所動搖,并表達了對家鄉和傳統價值的珍視。這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畿縣塵埃不可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āi zá yǒng zào jiá
東齋雜詠{皂莢}
jī xiàn chén āi bù kě lùn, gù shān qiáo mù shàng néng cún.
畿縣塵埃不可論,故山喬木尚能存。
bù lǜ qù gòu xū qīng jiá, zì ài cāng lín bǎi suì gēn.
不綠去垢須青莢,自愛蒼鱗百歲根。
“畿縣塵埃不可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