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徹一源傳萬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清徹一源傳萬古”全詩
清徹一源傳萬古,空山長伴白衣仙。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觀音泉》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音泉》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巖松偃蓋不知年,
寂寂秋燈寶供前。
清徹一源傳萬古,
空山長伴白衣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中的觀音泉景象,表達了對觀音菩薩的敬仰和景物的崇奉之情。
詩中的第一句“巖松偃蓋不知年”,描述了山中巖石和松樹蒼老而莊嚴的景象,它們似乎無法計算出它們的年齡。這一描寫表達了大自然的永恒和壯麗之美。
第二句“寂寂秋燈寶供前”,通過描繪秋天的寂靜和寶燈的照耀,給人一種寧靜和莊嚴的感覺。寶燈是供奉觀音菩薩的,顯示了人們對觀音的虔誠和崇敬。
第三句“清徹一源傳萬古”,表達了觀音泉水的清澈純凈,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萬古,象征著觀音菩薩的智慧和慈悲之源。這句話也暗示了觀音菩薩的教化和啟迪能夠流傳永遠。
最后一句“空山長伴白衣仙”,描述了觀音泉所在的空山,長久以來一直與白衣仙人相伴。白衣仙人象征著純潔和超凡的存在,與觀音泉的景象相得益彰。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觀音泉的景象,通過山中的景物和觀音菩薩的虔誠崇敬,表達了對自然和信仰的敬畏之情。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物和佛教信仰的共同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于永恒和美好的追求。
“清徹一源傳萬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yīn quán
觀音泉
yán sōng yǎn gài bù zhī nián, jì jì qiū dēng bǎo gōng qián.
巖松偃蓋不知年,寂寂秋燈寶供前。
qīng chè yī yuán chuán wàn gǔ, kōng shān cháng bàn bái yī xiān.
清徹一源傳萬古,空山長伴白衣仙。
“清徹一源傳萬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