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滟通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水滟通津”全詩
垣墻兵火后,臺殿棟梁新。
繞屋松聲合,鋪庭草色勻。
春耕迷古壘,野水滟通津。
落魄閑來客,蕭條禁火晨。
重尋舊游地,俯仰十年身。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山光寺》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光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山光寺
寺廟古老的丹青黯淡,
地下幽深,花木茂盛。
垣墻曾經兵火焚燒,
臺殿的棟梁煥然一新。
圍繞房屋傳來松樹的聲音,
庭院鋪滿了均勻的青草。
春天的耕作迷失在古代的城壘,
野水流淌通向渡口。
我這個落魄的游客,
在寂寥和禁火的清晨閑逛。
重返過去的游玩之地,
俯仰間,已是十年過去。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寺廟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其中游歷時的心情和感慨。詩中通過對寺廟的描寫,表達了歲月更迭、歷史變遷的主題。
首先,詩中提到寺廟古老的丹青暗淡,地幽花木莫,描述了寺廟的古老和幽靜。垣墻兵火后,臺殿棟梁新,表明寺廟曾經歷過戰火的摧毀,但現在已經煥然一新,顯示了歷史的滄桑和寺廟的重建。
詩中還描繪了松樹的聲音和庭院中均勻的青草,通過自然的描寫,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受。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身的身份作為一個落魄的游客,描述了自己在禁火晨曦中尋找舊游地的情景。詩人俯仰間已是十年過去,表達了光陰荏苒,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過去歲月的回憶。
整首詩以寺廟為背景,通過對寺廟的描繪和作者個人的感受,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時光的變遷。同時,詩人通過寺廟的景象和自身的身份,觸發了讀者對于歲月流轉和人生變化的思考。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歷史和時光的深刻感悟。
“野水滟通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guāng sì
山光寺
sì gǔ dān qīng àn, dì yōu huā mù mò.
寺古丹青暗,地幽花木莫。
yuán qiáng bīng huǒ hòu, tái diàn dòng liáng xīn.
垣墻兵火后,臺殿棟梁新。
rào wū sōng shēng hé, pù tíng cǎo sè yún.
繞屋松聲合,鋪庭草色勻。
chūn gēng mí gǔ lěi, yě shuǐ yàn tōng jīn.
春耕迷古壘,野水滟通津。
luò tuò xián lái kè, xiāo tiáo jìn huǒ chén.
落魄閑來客,蕭條禁火晨。
zhòng xún jiù yóu dì, fǔ yǎng shí nián shēn.
重尋舊游地,俯仰十年身。
“野水滟通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