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魚鳥那足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避人魚鳥那足怪”全詩
燈火樽前初擁膝,風云淮上欲移山。
避人魚鳥那足怪,吹浪蛟龍不自閑。
便使乘桴亦何事,滄波歲晚合知還。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夜泊泗上阻風雨》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泊泗上阻風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昏古岸斷人跡,
天黑孤城閉水關。
燈火樽前初擁膝,
風云淮上欲移山。
避人魚鳥那足怪,
吹浪蛟龍不自閑。
便使乘桴亦何事,
滄波歲晚合知還。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夜晚泊船在泗水上的景象。詩人描述了雨夜中古老的岸邊已經沒有人的足跡,夜幕降臨時孤城的水門關閉,燈火初燃,人們圍坐在酒樽前靠近膝蓋的位置,風云之勢使得淮水上的山勢仿佛要移動一般。在這樣的環境下,魚鳥們不敢接近,也沒有什么奇怪的事情發生,即使有風浪,巨龍也不會自得其閑。即使有乘船而行的人,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困擾,因為隨著歲月的流逝,波瀾漸漸歸于平靜。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泊船的景象,展示了一種靜謐而凝重的氛圍。詩人運用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夜雨中的景象。雨昏的古岸,斷絕了人們的行跡,孤城閉關,使人感受到深沉的寂寞和孤獨。燈火初燃,暗示著人們的聚集,也映襯出夜晚的黑暗。風云淮上欲移山,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容風云之勢如此強大,仿佛能夠撼動山勢,增強了整首詩的氣勢和張力。詩中還描寫了魚鳥們避開這樣的場景,以及即使有巨浪也無法使蛟龍得到安寧的情景,以表達出環境的惡劣和不可預測性。最后兩句則以一種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歲月的流逝使得波瀾逐漸平息,人們的困擾也漸漸消散,給人以一種安定和希望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準確的語言,以及對景物和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思考,以及對于自然力量和人類命運的感慨。同時,通過對于夜晚泊船場景的描寫,也給讀者帶來一種靜謐、凝重的情感體驗。
“避人魚鳥那足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pō sì shàng zǔ fēng yǔ
夜泊泗上阻風雨
yǔ hūn gǔ àn duàn rén jī, tiān hēi gū chéng bì shuǐ guān.
雨昏古岸斷人跡,天黑孤城閉水關。
dēng huǒ zūn qián chū yōng xī, fēng yún huái shàng yù yí shān.
燈火樽前初擁膝,風云淮上欲移山。
bì rén yú niǎo nà zú guài, chuī làng jiāo lóng bù zì xián.
避人魚鳥那足怪,吹浪蛟龍不自閑。
biàn shǐ chéng fú yì hé shì, cāng bō suì wǎn hé zhī hái.
便使乘桴亦何事,滄波歲晚合知還。
“避人魚鳥那足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