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似姑山尋綽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似姑山尋綽約”全詩
爭似姑山尋綽約,四時長見雪肌膚。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雜詩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二首》是宋代詩人張耒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雜詩二首
邾城山下梅花樹,
臘月江風好在無。
爭似姑山尋綽約,
四時長見雪肌膚。
譯文:
在邾城山下有一棵梅花樹,
臘月的江風無比宜人。
它與姑山的美景相比,
四季都能欣賞到它雪白的花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所見到的兩個不同的景象,通過對比來表達對美景的欣賞和感慨。首先,詩人描述了邾城山下的一棵梅花樹,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盛開,給人一種清雅的感覺。接著,詩人提到了臘月的江風,這里的江風指的是江邊的風景,雖然是寒冷的季節,但江風卻是宜人的,給人溫暖的感覺。
然后,詩人用"爭似"來引出另一個景點——姑山,與邾城相比,姑山的風景更為綽約。姑山是古代著名的風景名勝,以其秀麗的山水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姑山美景的向往和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四時長見雪肌膚",表達了梅花的美麗和持久。梅花被視為四季花中的佼佼者,即使在其他花朵凋謝的時候,梅花依然能夠盛開,它的花瓣潔白如雪,給人以純潔和堅韌的印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向往之情。詩中邾城山下的梅花樹和臘月江風給人一種清雅宜人的感覺,而姑山的綽約風景則讓人心生向往。通過對比,詩人以梅花的美麗和持久來展現自然界的韌性和美好。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不同景點的美景,通過對比來凸顯梅花的獨特之處。詩人通過這種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嘆和對梅花堅韌品質的敬佩,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界的豐富多樣和獨特魅力。這首詩既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又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是一首充滿意境和感悟的佳作。
“爭似姑山尋綽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èr shǒu
雜詩二首
zhū chéng shān xià méi huā shù, là yuè jiāng fēng hǎo zài wú.
邾城山下梅花樹,臘月江風好在無。
zhēng shì gū shān xún chuò yuē, sì shí zhǎng jiàn xuě jī fū.
爭似姑山尋綽約,四時長見雪肌膚。
“爭似姑山尋綽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