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村墟對物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夏村墟對物華”全詩
青玉一尋披籜竹,絳繒千片剪榴花。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和應之出城》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應之出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路穿槐柳繞山斜,
長夏村墟對物華。
青玉一尋披籜竹,
絳繒千片剪榴花。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出城的場景。槐樹和柳樹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蜿蜒的山路兩旁,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夏天的長日里,鄉村和市集交相輝映,繁華盛世的景象映入眼簾。詩中提到了一尋青玉般的翠綠竹葉,以及數不盡的絳紅絲帶般的剪紙榴花。
這首詩意境清新明朗,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充滿生機和繁榮的場景。槐樹和柳樹的穿插,山路的曲折,以及夏日鄉村與市集的對比,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與人間的繁華。青玉一尋的竹葉和絳紅千片的榴花,則給人以生機勃勃和豐富多彩的感覺。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宋代鄉村的繁榮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間美景的贊美之情。同時,通過對青綠和絳紅的色彩的運用,以及竹葉和榴花的形象對比,也傳遞了一種繁榮與生機的意象。整首詩詞情景交融,意境美好,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長夏村墟對物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īng zhī chū chéng
和應之出城
lù chuān huái liǔ rào shān xié, cháng xià cūn xū duì wù huá.
路穿槐柳遶山斜,長夏村墟對物華。
qīng yù yī xún pī tuò zhú, jiàng zēng qiān piàn jiǎn liú huā.
青玉一尋披籜竹,絳繒千片剪榴花。
“長夏村墟對物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