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春近催桃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知春近催桃李”全詩
應知春近催桃李,更有輕寒不著人。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臘月殊有春意二首》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臘月殊有春意二首》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臘月殊有春意二首
一夜長風無片云,
曉來風動似初春。
應知春近催桃李,
更有輕寒不著人。
譯文:
一夜之間,長風吹過,天空沒有一片云彩,
黎明時分,風兒吹動,仿佛初春的氣息。
應該知道,春天已經近了,正在催促桃花李花開放,
而且還有一絲輕寒,似乎無人察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臘月的景象,臘月是冬季的最后一個月份,意味著寒冷的冬天即將過去,春天的氣息已經開始透露出來。詩人通過描述一夜長風無片云的景象,表達了冬天的殘留寒冷和春天的漸近。他提到春天即將催促桃花李花開放,預示著春天的來臨。然而,詩中還透露出一絲輕寒,暗示著春天尚未完全到來,人們或許還未能感受到春意的真正溫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臘月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季節變遷的感慨。詩中的風象征著春天的到來,整首詩以風為線索,通過風的動靜來表達季節的變遷。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長夜的寒冷與春意的漸近相對照,突出了春天即將到來的希望與期待。詩的最后一句"更有輕寒不著人",以簡練的語言傳遞出詩人的感受,給人以深思。
這首詩詞不僅展示了張耒對自然景物的敏銳觀察和獨特感悟,同時也抒發了他對時光流轉和季節變化的體驗和感慨。整首詩意蘊含著對春天的期盼和對自然萬物生機勃發的贊美,給人以希望和溫暖的感覺,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應知春近催桃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yuè shū yǒu chūn yì èr shǒu
臘月殊有春意二首
yī yè cháng fēng wú piàn yún, xiǎo lái fēng dòng shì chū chūn.
一夜長風無片云,曉來風動似初春。
yīng zhī chūn jìn cuī táo lǐ, gèng yǒu qīng hán bù zháo rén.
應知春近催桃李,更有輕寒不著人。
“應知春近催桃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