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草悲風知幾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蔓草悲風知幾秋”全詩
偃王城下樵蘇盡,猶有耕人指舊丘。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偃王城》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偃王城》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蔓草悲風知幾秋,
黃桑晚葉野云愁。
偃王城下樵蘇盡,
猶有耕人指舊丘。
中文譯文:
蔓草在風中悲嘆,知道已是秋天多少回了,
黃桑樹的晚葉,野云也感到悲傷。
偃王城下的樵夫和蘇生已經消失,
但仍有農民指著古老的丘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凄涼的景象,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蔓草在秋風中悲嘆,暗示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黃桑樹的晚葉和野云都流露出悲傷的情緒,可能是因為它們目睹了城市的衰敗和荒涼。偃王城下的樵夫和蘇生已經不再存在,只剩下一些耕人指著古老的丘陵,這暗示了人們對過去的向往和懷念。整首詩透露出一種寂寞和沉郁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歷史變遷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廢墟般的景象,通過描寫蔓草悲嘆、黃桑晚葉和野云愁悵,展現了自然界對人世滄桑的感知和反應。偃王城下的樵夫和蘇生已經消失,只有一些耕人指著舊丘,這種景象傳達了歲月更替、歷史沉淀和人事更迭的主題。詩中充滿了哀怨和離愁別緒,給人一種寂寥和蕭瑟的感覺。通過描繪荒涼的景色和寂寥的人事,詩人喚起了讀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的思考,引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思索。
總體而言,《偃王城》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筆觸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繪,傳達了一種離愁別緒和對過去的懷念。它給人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感受,引發讀者對人生和歷史意義的思考。
“蔓草悲風知幾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ǎn wáng chéng
偃王城
màn cǎo bēi fēng zhī jǐ qiū, huáng sāng wǎn yè yě yún chóu.
蔓草悲風知幾秋,黃桑晚葉野云愁。
yǎn wáng chéng xià qiáo sū jǐn, yóu yǒu gēng rén zhǐ jiù qiū.
偃王城下樵蘇盡,猶有耕人指舊丘。
“蔓草悲風知幾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