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登臨一長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旅客登臨一長望”全詩
盡日風埃昏幾席,有時簫鼓祭春秋。
西瞻太昊祠千樹,北望封君土一丘。
旅客登臨一長望,春心容易起騷愁。
分類:
作者簡介(張耒)

北宋文學家,擅長詩詞,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全宋詞》《全宋詩》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學于陳,學官蘇轍重愛,從學于蘇軾,蘇軾說他的文章類似蘇轍,汪洋澹泊。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輸麥行》多反映下層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風格平易曉暢。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遺》十二卷、《續拾遺》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登城隍廟》張耒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城隍廟》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靈祠孤絕壓城頭,
下瞰清濠一曲流。
盡日風埃昏幾席,
有時簫鼓祭春秋。
西瞻太昊祠千樹,
北望封君土一丘。
旅客登臨一長望,
春心容易起騷愁。
詩意:
這首詩以城隍廟為背景,表達了登臨城隍廟時的情景和感受。詩人站在城墻上,城隍廟孤零零地矗立在城頭,俯瞰著清澈的護城河彎曲流淌。整天的風塵使天空昏暗,只有偶爾的簫鼓聲在祭祀春秋的時刻響起。西邊是太昊祠,廟內有千株樹木;北方可以望見封君的墓地,只有一座土丘。來往的旅客登上城墻,遠遠眺望,春天的心情很容易引發思鄉的愁緒。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章法描繪了城隍廟的景象,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城隍廟的孤峰高聳于城頭,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它的獨特性和與眾不同的存在感。護城河的曲線流動與城隍廟形成了動靜對比,襯托出廟宇的莊嚴肅穆。
詩中的"風埃"一詞暗示了城市的繁忙與喧囂,城市的塵囂映襯著廟宇的寧靜和祥和。簫鼓聲的時刻則將人們從喧囂的塵世中喚回,提醒人們對歷史和傳統的敬重。
詩人通過描繪西邊的太昊祠和北方的封君墓地,展示了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太昊祠作為對遠古統治者的紀念,與現實中的城隍廟形成了時空的對比。封君的墓地只有一座土丘,與太昊祠的雄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時間的流轉和歷史的變遷。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旅客眺望遠方時產生的離鄉思念之情。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容易引發人們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和牽掛。這種騷愁的情感在旅途中被喚起,使人感受到離別和遠離家園的辛酸。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城隍廟所蘊含的厚重歷史和人們內心的復雜情感。同時,通過對城隍廟和遠方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使人在閱讀中產生共鳴。
“旅客登臨一長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chéng huáng miào
登城隍廟
líng cí gū jué yā chéng tóu, xià kàn qīng háo yī qǔ liú.
靈祠孤絕壓城頭,下瞰清濠一曲流。
jǐn rì fēng āi hūn jǐ xí, yǒu shí xiāo gǔ jì chūn qiū.
盡日風埃昏幾席,有時簫鼓祭春秋。
xī zhān tài hào cí qiān shù, běi wàng fēng jūn tǔ yī qiū.
西瞻太昊祠千樹,北望封君土一丘。
lǚ kè dēng lín yī cháng wàng, chūn xīn róng yì qǐ sāo chóu.
旅客登臨一長望,春心容易起騷愁。
“旅客登臨一長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