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會上菩提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蓮花會上菩提記”全詩
如來往昔經行處,林泉鳥獸皆逆向。
清凈眷屬千五百,無日不聞鐘磬音。
閻浮提中大福田,蓮花會上菩提記。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萬山相倚碧漓岏,
靈鷲一峰圣賢宅。
如來往昔經行處,
林泉鳥獸皆逆向。
清凈眷屬千五百,
無日不聞鐘磬音。
閻浮提中大福田,
蓮花會上菩提記。
中文譯文:
萬座山峰依次靠攏,碧漓岏溪水清澈。
靈鷲山上有一座圣賢居所,
佛陀曾在此經行過。
山中的林木和泉水,
鳥獸們都朝著相反的方向移動。
這里的清凈之地有一千五百位虔誠的信徒,
每天都能聽到鐘磬聲響。
這里是閻浮提的大福田,
在蓮花會上留下了菩提的記憶。
詩意: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表達了對靈鷲山的贊美和景觀的描繪。詩中描繪了萬座山峰緊密相連,碧漓岏溪水清澈見底的景象。靈鷲山被稱為圣賢的居所,佛陀曾在此地行經。詩人描述了山中的林木和泉水,以及鳥獸們逆時針方向移動的奇特景象。他還贊美了這片清凈之地,擁有一千五百名虔誠的信徒,每天都能聽到鐘磬聲響。最后,詩人提到了閻浮提的大福田和蓮花會上的菩提記憶,表達了對佛教智慧和教義的敬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南山靈鷲山的壯麗景色和佛教的圣地之美。詩中的山水描寫生動形象,通過描述萬山相倚、碧漓岏等景象,展現了山巒起伏、溪水清澈的自然景觀。同時,詩人以林泉鳥獸逆向的描寫,給讀者帶來一種奇特的感覺,凸顯了這片山區的獨特之處。
詩人在描繪山水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佛教的崇敬之情。詩中提到了如來過往經行的地方,凸顯了靈鷲山的佛教淵源和歷史底蘊。詩人還贊美了靈鷲山的清凈之地,以及在此修行的虔誠信徒,通過鐘磬聲的描寫,傳遞出一種寧靜和莊嚴的氛圍。
最后,詩人提到了閻浮提和蓮花會,暗示了佛教的智慧和菩提的追求。閻浮提是佛教中的一個福田,蓮花會則是佛教徒的大集會。這些元素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佛教信仰和修行之道的推崇。
整首詩以清新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南山靈鷲山的景色和佛教信仰的熱愛與贊美。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清新,給人以寧靜和悠遠的感受。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佛教元素的結合,詩人展示了對大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共同尊崇,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凈化和撫慰。
“蓮花會上菩提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shān luó hàn zàn shí liù shǒu
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wàn shān xiāng yǐ bì lí wán, líng jiù yī fēng shèng xián zhái.
萬山相倚碧漓岏,靈鷲一峰圣賢宅。
rú lái wǎng xī jīng xíng chǔ, lín quán niǎo shòu jiē nì xiàng.
如來往昔經行處,林泉鳥獸皆逆向。
qīng jìng juàn shǔ qiān wǔ bǎi, wú rì bù wén zhōng qìng yīn.
清凈眷屬千五百,無日不聞鐘磬音。
yán fú tí zhōng dà fú tián, lián huā huì shàng pú tí jì.
閻浮提中大福田,蓮花會上菩提記。
“蓮花會上菩提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