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制衣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芰荷制衣裳”全詩
蘭蓀結襟帶,芰荷制衣裳。
其人雖甚遠,其室大道傍。
當身不著意,千載永相望。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腰垂九井璜,
耳著明月璫。
蘭蓀結襟帶,
芰荷制衣裳。
其人雖甚遠,
其室大道傍。
當身不著意,
千載永相望。
中文譯文:
腰間佩戴著九顆寶石的腰帶,
耳朵上掛著明亮的月形耳飾。
衣襟上繡有芳香的蘭草,
衣裳上制作了美麗的芰荷圖案。
這個人雖然離我很遙遠,
他的住所在大道旁邊。
我應當不計較個人得失,
千年后我們永遠會相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遠行的人與詩人之間的關系。詩人以華麗的描寫手法表達了對這個人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詩中的“腰垂九井璜”和“耳著明月璫”是對這個人的華麗裝飾的描繪,展示了他的高貴和尊貴。而“蘭蓀結襟帶”和“芰荷制衣裳”則表達了他的品味和修養,使人感受到他的高雅之氣。
詩人提到這個人“雖然甚遠”,但他的住所卻在大道旁邊,這暗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特殊身份。詩人通過“當身不著意”表達了自己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及對這個人的崇高敬意。
最后一句“千載永相望”則表達了詩人對這個人的深深思念和對他們永遠相見的期盼。整首詩以華麗的辭藻和深情的意境,描繪了詩人對于遠方人物的仰慕和追思,流露出濃郁的離愁別緒。
“芰荷制衣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áo yuán zhōng xī guī shí shǒu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
yāo chuí jiǔ jǐng huáng, ěr zhe míng yuè dāng.
腰垂九井璜,耳著明月璫。
lán sūn jié jīn dài, jì hé zhì yī shang.
蘭蓀結襟帶,芰荷制衣裳。
qí rén suī shén yuǎn, qí shì dà dào bàng.
其人雖甚遠,其室大道傍。
dāng shēn bù zhe yì, qiān zǎi yǒng xiāng wàng.
當身不著意,千載永相望。
“芰荷制衣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