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求明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里求明師”全詩
雞棲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師,贏糧從事役。
學問非物外,室虛生純白。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人言貧在家,殊勝富作客。
眾人常說貧窮困苦是發生在家中的,而富有則可以到外面作客享受更多的優越條件。
雞棲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家禽雞在牛羊的庇護下安居,君子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安心休息。
千里求明師,贏糧從事役。
即便要跋涉千里去尋找明智的導師,也愿意為了獲得糧食而從事勞役。
學問非物外,室虛生純白。
學問的價值不在于外物的豐富,而是在室內心靈的純潔和無私。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貧富之間的觀察和思考。他認為貧窮可能發生在家中,而富有則可以到外面作客享受更多的優越條件。通過描繪雞棲牛羊下的場景,作者表達了即使是君子也可以在簡樸的環境中找到寧靜和安逸。詩中提到要千里迢迢去求取明智的導師,并愿意為了獲得糧食而從事勞役,強調了學問的真正價值不在于物質的豐富,而是在于心靈的純潔和無私。
這首詩揭示了黃庭堅對于物質和精神價值的思考,以及他對于內心凈化和追求真理的追求。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味的語言,黃庭堅表達了他對于貧富、物質和精神之間關系的獨特見解。
“千里求明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áo yuán zhōng xī guī shí shǒu
次韻晁元忠西歸十首
rén yán pín zài jiā, shū shèng fù zuò kè.
人言貧在家,殊勝富作客。
jī qī niú yáng xià, jūn zǐ yì ān xī.
雞棲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qiān lǐ qiú míng shī, yíng liáng cóng shì yì.
千里求明師,贏糧從事役。
xué wèn fēi wù wài, shì xū shēng chún bái.
學問非物外,室虛生純白。
“千里求明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