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蔽高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云蔽高秋”全詩
千里共明月,如披故人面。
浮云蔽高秋,此豈心中愿。
霧重豹成文,水清魚自見。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載》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載》是宋代詩人黃庭堅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會合良艱期,系匏各異縣。
千里共明月,如披故人面。
浮云蔽高秋,此豈心中愿。
霧重豹成文,水清魚自見。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的思念之情。他在遠離故鄉的地方,與友人李載分隔兩地,心中充滿了對李載的牽掛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愿望。
賞析:
詩詞以自然景物為意象,通過描繪月亮、浮云、霧和水來表達詩人的情感。首兩句寫詩人與李載相聚艱難,彼此之間的距離像一根根糾纏不解的葫蘆藤,系在各自異鄉的縣城上。接著,詩人借用明亮的月光來象征李載,將李載比作披在自己面前的親密舊友,表達了對李載的思念之情。
下半首以浮云和秋霧來表現詩人內心的愁苦。浮云遮擋了高空的秋天,象征著詩人心中的愿望被現實所遮蔽,無法實現。霧重則使得獵豹無法成文,水清則讓魚兒自然可見,這兩句意味深長,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失望和困苦之中,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夠得以實現,也希望李載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真實。
整首詩詞表達了黃庭堅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對友人的期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環境相結合,形成了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面,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浮云蔽高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wèi jiàn jūn zǐ yōu xīn mí lè bā yùn jì lǐ zài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載
huì hé liáng jiān qī, xì páo gè yì xiàn.
會合良艱期,系匏各異縣。
qiān lǐ gòng míng yuè, rú pī gù rén miàn.
千里共明月,如披故人面。
fú yún bì gāo qiū, cǐ qǐ xīn zhōng yuàn.
浮云蔽高秋,此豈心中愿。
wù zhòng bào chéng wén, shuǐ qīng yú zì jiàn.
霧重豹成文,水清魚自見。
“浮云蔽高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