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木乃京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就木乃京洛”全詩
發揮百代史,管以六經轄。
投身轉嶺海,就木乃京洛。
仲子見長沙,且用慰饑渴。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晚泊長沙示秦處度范元實用寄明略和父韻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泊長沙示秦處度范元實用寄明略和父韻五首》是宋代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泊長沙示秦處度,
夜深長沙,我在船上與秦處度相會。
范公太史僚,山立乃先達。
范公是太史令,他的才華高于山立等人。
發揮百代史,管以六經轄。
他引用了百代的歷史,以六經治理。
投身轉嶺海,就木乃京洛。
他投身于山嶺和大海之間,不斷遷徙于京洛之間。
仲子見長沙,且用慰饑渴。
我在長沙遇見了仲子,他為我提供了食物和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黃庭堅與秦處度在長沙夜晚相遇的情景。詩人贊美了范公的才華,他引用了廣泛的歷史知識,以及六經的治理方法。詩人自己則是一個漂泊的人,不斷遷徙于山嶺和大海之間,但在長沙得到了仲子的幫助,解決了饑餓和口渴的困擾。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黃庭堅的思想和境遇。他通過描寫自己與秦處度在長沙的相遇,表達了對范公才華的贊美,同時也展示了自己的游歷經歷和與仲子的感人相遇。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壯游風尚和對歷史的關注。整體上,這首詩詞既有詩人內心感受的表達,又有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就木乃京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pō cháng shā shì qín chù dù fàn yuán shí yòng jì míng lüè hé fù yùn wǔ shǒu
晚泊長沙示秦處度范元實用寄明略和父韻五首
fàn gōng tài shǐ liáo, shān lì nǎi xiān dá.
范公太史僚,山立乃先達。
fā huī bǎi dài shǐ, guǎn yǐ liù jīng xiá.
發揮百代史,管以六經轄。
tóu shēn zhuǎn lǐng hǎi, jiù mù nǎi jīng luò.
投身轉嶺海,就木乃京洛。
zhòng zi jiàn cháng shā, qiě yòng wèi jī kě.
仲子見長沙,且用慰饑渴。
“就木乃京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